第42章(第2/2頁)

他從小看著父皇抱著其他的兄弟姐妹,看著母後對抱養的四妹妹百般寵愛……

唯獨他,從小就被要求要獨當一面。

仿佛他不該有七情六欲,不該渴望父母的關心。

若是擱了往日,難得聽見皇後這樣關心的話,他一定不免心中觸動。

可是今日,沒有半分心思說什麽。便只是搖搖頭,避而不答:

“兒臣無事。”

皇後見他這般情狀,突然福至心靈,心下浮上來一個念頭,脫口便問道:

“又是與衛國公府那個二姑娘有關的吧?”

裴承翊早知道皇後手眼通天,自然有一天要知曉阿謠的身份,不過聽她這樣問出來,還是覺得心裏“咯噔”一聲,委實有些不安浮上心頭,這才強撐著精神,小心試探道:

“母後何出此言?”

“行了,不必與本宮打這些太極了。你是本宮生的,我還不知道你麽?”

皇後撫著手上的護甲,一字一句地說道,

“姜二姑娘,就是從前你身邊那個侍妾林氏,本宮說得沒錯吧?”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裴承翊不禁皺起眉,面沉如水,冷冷提醒道:

“母後須知女子清譽之重,此話斷不可妄言。”

“本宮有沒有妄言你心裏最是清楚,從前你便因為這女子屢次違逆本宮,如今呢?”

皇後不疾不徐,還帶著幾分自得,比起太子一提起阿謠就略顯慌張的表現,皇後則不愧為縱橫後宮多年,穩坐皇後寶座的娘娘,沉穩得很,

“倒是沒想到她竟有這般際遇,你也知曉女子將清譽看得重,那你有沒有想過,現下旁人還不知她在你身邊伺候過,爭破頭似的到衛國公府去求親,可若她真的嫁出去,到時候事情敗露,又會遭個什麽際遇?”

一語完畢,裴承翊是極力忍著才未拍案而起。只是咬牙切齒問道:

“母後這是何意?”

“本宮可都是處處為你著想。她從前雖是個賤胚子,可今時不同往日,衛國公手掌重權,她配你,也不是不行。只是到底不是從小在公府教養的,恐怕難登大雅之堂,你若實在喜歡,母後幫你,納進東宮,做個側妃,如何?”

皇後從來都是如此,她的掌控欲盛旺,喜歡將所有事的決定權,都捏在自己手裏。

可是這一次,她沒想到的是,向來恭順的太子竟然真的拍案而起,橫眉冷對,撂下一句:

“母後!姜謠不是母後口中的賤胚子,也不是任我們肆意安排算計的砝碼,兒臣喜不喜歡她,娶不娶她,都是兒臣自己的事情,既已加冠,自當獨當一面,自己的事情,兒臣自己處理便是。”

他說完,還無視皇後驚愕的眼神,又補上一句:

“還有,兒臣要娶她,也是要三媒六聘,八擡大轎迎她進東宮,做太子妃。”

話音落下,幹脆轉身而出。

從前已因諸多緣由,委屈她許多,如今,實在是半分也不願再委屈她了。

既然皇後對她的厭惡至深,不管她怎麽樣都要欺她、辱她。那他還如從前那般在皇後面前虛與委蛇又有何用?

還不如好好護她周全。

-

未央宮裏皇後太子母子兩個鬧得很兇,皇宮另一頭裏的景陽宮卻和諧得很。

賢妃坐在軟塌上打著扇,正笑著同坐在一旁的桓王說道:

“底下人探聽到,皇後今日與太子鬧了不虞,太子竟是拂袖而去,可給皇後氣著了。”

她說著,臉上的笑意更甚,看著自家兒子愈發順眼:

“還是我們承衍懂事,怨不得你父皇總將你拴在身邊。”

桓王輕笑:

“是母妃教的好。”

“聽說他們是為一個女子爭吵。”

“衛國公府的姜二姑娘。”

這倒是讓賢妃驚訝了一下,說道:

“你的消息倒比我還靈通了?”

“這倒不是,只是先前就見太子領她出來過一次,後來又在端午宮宴上見著,便認了出來。”

桓王不無諷刺地笑了聲,

“太子那眼神,藏也藏不住的。”

“那承衍覺得姜二姑娘如何?”

裴承衍聽過阿謠彈琴,此時稍稍回憶起來,實話實說:

“確實才貌雙絕。母妃是想說衛國公府有軍中實權?”

“正是。那日宮宴上本宮也瞧見了那姜二姑娘,若看才貌、規矩、出身都是一等一的好,比那永昌伯府的秦大姑娘不知要好多少去,只可惜,”

賢妃低嘆了聲,

“她到底是跟過太子,若要你娶她,實在……”

“兒臣不在意的,成大事者莫拘小節。”

“好!我兒果是成大事之人,你放心,日後大事若成,母妃再為你廣納妃妾,或是令娶也未嘗不可。”

“母妃想這些倒是為時尚早。”

“管他早不早,總歸承衍放心,母妃定替你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