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4頁)

配個鎮北王府自是配得起的。

裴承翊說完,還擡手拍拍對方的肩膀,似是安慰:

“只是到姜家提親的人要將門檻都踏平了,任重道遠,仲揚兄若有此意,須得誠意拿足了才是。”

只要事不關她,只要梁期不惦記她,裴承翊還是可以好生替他出謀劃策,讓他抱得美人歸的。

聽他這話,梁期也十分受用,連連說:

“太子爺說的有理,待我回去就跟我爹說,讓他好生準備。不過呢,在此之前,我準備先去瞧瞧。”

裴承翊眼神中帶了些打量。

梁期挑挑眉:

“我準備去瞧瞧這姜二姑娘到底是不是如他們所說那般有傾城之姿。”

沒想到時隔兩年再相見,梁期還是這等不靠勺的性子,平時瞧著正常,偏生偶爾就能做出這樣不靠譜的事兒來。

聽到這話,裴承翊有些無奈:

“禮不可廢,這不合規矩,況且娶妻娶賢,相貌哪裏那樣重要?”

“不不不,我就在意這個,”

梁期擺手,

“娶個漂亮娘子,日後我們鎮北王府一脈的相貌方能愈發好看。怎麽樣,太子爺可要和我一道去衛國公府走一趟?”

“我就……”

裴承翊剛想拒絕,只是這拒絕的話還沒說出口就生生被對方攔住了。

“誒,太子爺別忙著拒絕嘛,我與姜家的伯黎兄數年不見,不如咱們一起,找他喝上兩杯,順道瞧瞧他家妹妹相貌如何,怎麽樣?”

想著更年少時,梁期還在京城的時候,他們幾個便常常一道吃酒讀書,那時少年意氣鮮衣怒馬,如今想起來都覺得熱血沸騰,裴承翊難得的沒有拒絕。

跟著梁期一道,到衛國公府拜訪姜詔去了。

-

彼時,衛國公府。

阿謠正躲在自己的屋子裏胸前緩緩起伏,因為剛剛的偶然遇見,久久緩不過神兒來。

正是心神不寧之時,倏然聽見門外一陣“當當當——”的敲門聲。

阿謠幾乎是下意識,就以為是裴承翊找上門來了。

她面色有些不自然的白,雖然知道身在京中遲早有一天是一定會碰上面的,可是阿謠心裏還是本能的抵觸。

她清楚的知道,她不想見他。

一點兒也不想。

她這樣想著,聽到這敲門聲竟連應聲也未敢應了。

門外的人又敲了兩聲,試探著揚聲問:

“謠兒?謠兒你在屋裏嗎?”

聽到這聲“謠兒”阿謠心下一驚。

不過她很快就分辨出這是她母親胡氏的聲音,是以,便斟酌著應了聲:

“夫人,您有什麽事嗎?”

她問完這句就靜靜聽著,心砰砰直跳,生怕胡氏下一句就回答說太子爺來了府上正等著見她。

“你大哥從外頭回來,說是給你帶了東西,想親手交給你,但不方便過來,正巧娘在前頭備了茶點,你且去見一見你哥哥吧?”

胡氏的聲音溫溫柔柔,尤其是在對阿謠說話的時候,格外溫柔可親。胡氏每每對阿謠說話,阿謠就總覺得像是被她摟在懷中,一下下拍著背安撫著。

她的聲音像是有能夠安撫人心的魔力似的。

阿謠緩緩下地,走到了門口開了門。

低低叫了聲:

“夫人。”

雖是叫的夫人,可語氣中掩藏不住的依賴讓這聲“夫人”與“娘親”無異。

胡氏瞧著她面色不好,下意識伸出手背去輕輕探探她的額頭,問道:

“臉色這麽差,可有哪兒不舒坦?”

“夫人,我沒事的。”

胡氏猶不放心:

“真的沒事?”

“真的,哥哥還在前頭等著,咱們趕緊去吧。”

“好,來娘扶著你。”

“還是我扶著娘吧。”

……

阿謠進到前廳時,還小心翼翼將周遭都打量了個遍,覺察真的沒有姜家人以外的人之後,才放心地走了進去。

姜詔一見了她就喜上眉梢,溫聲招呼:

“小妹來了,我聽宋嬤嬤說你今日出門去了,出去可有什麽好玩的?”

阿謠輕笑著給你姜詔行了個禮,據實以告:

“顧世子說是盤下了間玉坊要贈與我,我便是出去瞧瞧。下回我帶大公子一同去。”

她沒說的是,她連那玉坊的門都沒進去,剛走到一半兒就因為帷帽被過路的快馬掀起,急忙躲了起來,然後忘了今日出去的目的,徑直打道回府了。

“如此甚好,甚好。”

姜詔拍拍身邊的椅子,說道,

“小妹,坐這兒,瞧為兄帶了什麽給你。”

姜詔掏出一個小小的罐子,推到阿謠面前,說道:

“知道小妹是風雅人,素來喜歡沏茶做點心,我有一個好友近日進京,特意帶了武夷山的大紅袍來,我拿到手就想著要給小妹送來。”

“兄長有心,小妹這就去沏了讓母親與兄長嘗嘗。”

姜詔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