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頁)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四境天人蜂擁進入了“天庭”,紛紛開始收集願力。

而後不知不覺之間,“願力”的神話便破滅了。

也沒人說得清究竟是從哪裏開始的。

大約是從“天庭”開始的吧,無數修士為取得願力而不擇手段——濫降災禍,濫許財富,助紂為虐,濫立□□……一時之間將人性醜惡悉數激發出來。人間很快便走向爭鬥和墮落,“願力”變得不再純粹。報復、仇恨、貪婪、嫉妒、欺騙……無數負面的“願力”蜂擁而來,侵染了修士的意志。

那一陣子,四境修士頻頻有人入魔,邪神林立。

再而後,願力便也開始枯竭了。

一番爭鬥之後,“天庭”瓦解,修士們各歸本位。

六界凡人在天庭留下了諸多扭曲印象,諸如暴戾、短見、貪婪、好妒……卑劣底下,不可親近。

漸漸的,便再也無人用“願力”修行。

四境內亂爭鬥之初,甚至有不少修士認為,禍亂本源就在於將人間“願力”引入了天上界。

然而千年內戰、千年分裂之後,修士們對於自己的本性,早就沒了昔日的傲慢。

把自己的本性畢露歸罪於凡人願力汙染一說,更是可笑之至——若當真能被卑賤者如此輕易的汙染,那麽所謂的高貴,是不是也太脆弱善變了?

而對自我本性認知清晰之後,對於當日“天庭”為何會走向瓦解,人間為何會墮落,也就心知肚明了。

——至少罪過在誰,心中是有數的。

只是,在將天地靈氣運用得日臻化境之後,再回頭令他們去取用願力,卻也無人願意了。

畢竟天地靈氣乃是無主之物,盡可憑能耐自取。何必還要替凡人辛苦張羅,換他一點參差不齊的饋贈?

可是……願力來自生靈的意志。

這一點總歸是無誤的。

而天魔,是宇宙自毀的意志。

以眾生頑強堅守、逆境圖存、生生不息的意志,對抗天魔死寂,空虛,毀滅的意志,不正合其宜嗎?

當明白樂韶歌所繼承的是怎樣的“大願”,她身上願力又是任何而來時,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確實就是克制甚至鏟除天魔之道。

而救世大願傳承者所擁有的力量強弱,確實同他們是否同仇敵愾,是否大義無私,緊密相關。

——只有四境六界整個宇宙同心協力,共同救亡圖存,此戰才能取勝。

盟約順利結成,再無一人為私利而互相扯皮。

消息飛快傳遍了四境六界。

大約因為修士們的鎮定與身先士卒安撫和鼓舞了天下人心,天魔現世的消息雖也帶來短暫的混亂,卻遠未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

待此地結盟的修士們探知天魔返回瀚海之後,便在瀚海之外一座荒山上安營紮寨。開始圖謀對抗。

而各界的物資,便也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這座荒山上。

——民意的流向其實經常是有形的。當在運送物資的車流中,不斷出現親自推著單輪的木車趕來支援的凡人時,縱使是對凡人是否真的普遍有救世之熱腸存有懷疑的修士也不能不承認,他往昔未免將天下草民的品性與智慧看得太低了——因此被蛋裏的陸無咎冷嘲熱諷,也只能忍了。

雖對峙態勢已成,天魔卻始終沒有主動離開瀚海,前來襲擾。

反而放任誅魔大軍築城修營,厲兵秣馬。

因天魔回歸,瀚海混沌沸騰四溢,不斷侵蝕著周邊土地。蕭重九便組織各界擅長法陣的修士,環繞著瀚海設立結界。原本以為必然遭遇抵抗,參與之人連後事都安排好了,誰知天魔竟依舊無動於衷。任由他們將法陣修成了。

縱然如此,救世之業也並非一帆風順。

——天魔的存在本身,已是一場天地浩劫。

各處天災頻仍,瘟疫、瘴氣、山火、地震、決口數不勝數。修士們被迫四處救災。蕭重九幾乎將所有能分派出去的力量都分派出去了,只在前線保留著最低限度的戰力。

對此,雖然前線壓力和危險倍增,卻沒有任何人有異議——當他們選擇以救世大願來對抗滅世天魔時,便已決定了,他們必須竭盡一切力量救護一切可救之人。

而隨著包圍瀚海的結界修成,同天魔決戰之日也漸漸臨近了。

作戰的策略幾經修改,但一切策略其實都是圍繞著她進行的——修士們竭力想要創造一個能讓她保全實力與天魔單獨對決的局面,不令瀚海中天魔大軍襲擾她。

也不是沒有人和蕭重九一般猜想到,當她全力向著天魔一擊之後,她的肉|身必然也將因承受不住力量而崩壞,換言之——她其實是要去和天魔同歸於盡的。

但身在此地之人,誰不是抱著戰死於此的覺悟在奮戰呢。

真正值得關心的,並不是她會不會死,而是她的死能不能帶走天魔,如果不能,又該準備什麽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