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頁)

然而原本最樂觀的青年戳破了他們的自欺,他告訴他們,“他曾對我說過,他當年志向不過是——令他唯一僅剩的親人生活在太平的世道,獲得安穩的幸福……她身上確實不背負任何預言,卻背負著他心上那份救世的慈悲善念。殺死了她,便也將他心口救世的慈悲殺死了。同殺死星辰之子,又有什麽區別呢?”

“不,一定還有辦法,”人們掙紮著,“我們找一個和他妹妹長得一樣的人……”

“住手吧,”青年說,“不要再次弄巧成拙。守住扶危救困者的尊嚴,做我們當做之事吧。”

然而青年自己也很清楚,魔王恐怕當真是拯救世界的關鍵。放棄這條捷徑之後,短時間內他們也很難再尋到別的出路了。

而讓打動魔王的關鍵,也確實在死去的那名少女身上。

找一名相貌相似的少女去欺騙他,一旦被拆穿,勢必更激發他的報復心。

可若是相似的靈魂呢?

通過他人對他的記憶和他遺留下的物品,去追溯和再現一個人曾經的愛恨情思、體悟感受,正是青年的專長。

於是為了還原那少女的內心和靈魂,青年開始走訪她曾踏過的每一片土地,詢問她接觸過的每一個人,去尋找她遺留的每一絲痕跡。

而盡管他的戰友們盡力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的局勢還是越來越快的惡化起來。

魔王也未曾停下自己禍亂世界的腳步。

他鼓動和慫恿人內心的惡念,以看他們醜態畢露為愉悅。他惡毒的嘲弄著這個世界,報復著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們,拆穿他們那些站不住腳的仁義道德。

可是,他曾經的朋友說的不錯——他的痛苦和憤怒並未得到疏解,他在嘲弄和報復中一次次想起他死去的妹妹。死去的人越多,他便越感到虛無和痛苦。

終於有一日,在親眼見到一場令人不齒的暴行時,他出手殺死了作惡的暴徒。

當他厭惡的轉身離去時,他的袍角被一只小小的手捉住了。

他回過頭去,便看到一個瘦骨伶仃的女孩,衣衫破爛,面容臟汙,正用一雙飽嘗驚恐、饑餓的黑眼睛,不安的看著他。

就在他冷漠的回身準備離開時,聽到了一句木訥的、不甚嫻熟的,“……謝謝。”

往事如潮不可阻擋的湧入他業已死寂的內心。

停頓了不知多久之後,他無聲的俯下身,抱起這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帶她離開了這荒涼的待死之地。

妹妹的死,殺死了他心口救世的慈悲。

可那溫柔慈悲又是怎樣種入心田?是和一身血肉一樣,在每一次呼喊和應答,每一次微笑和對視,每一次嬉鬧和爭執……在甚至不會被記住的那點點滴滴呵護與愛、相處與陪伴中,不被察覺的漸漸形成和長大,最終如血脈和記憶般根植在□□和靈魂之中。那溫柔與慈悲可以被壓抑和掩埋,卻永遠也無法斬殺的。一旦有過,便將永遠存於本能。

總會在某個猝不及防的時刻,被喚醒過來。

這劇中劇便也由此走向了結局。

一系列艱難的波折之後,魔王最終回心轉意。那個和他的妹妹一樣笨拙卻赤誠的女孩兒,喚醒了他內心深處被仇恨掩埋的記憶,喚回了他的初心。

而星辰之子並非隱喻——他確實就是天上星辰意志的化身,因為他的存在,法寶中的生靈們終於和域外產生了關聯。在成功帶領世界從法寶中脫出之後,也正是這顆星辰接納了他們,成為他們全新的故鄉。

劇中劇雖已結束,故事卻仍未完結。

在故事裏,那些聽故事的天神們,終於明白了少女究竟想告訴他們什麽。

——她是在用這個故事向他們請求,請將天魔的靈魂放入輪回吧,請不要殺死這無辜的赤子。世界的命運有無數種可能,誰能窮舉其變數?誰敢說滅世的災厄背後就沒有隱藏著新生的希望?不要輕易抹殺任何一個靈魂,人間的因果環環相扣,層層交織之後,蝴蝶扇動的翅膀下,亦可能潛藏著無窮的風暴。

天神們最終默許了她的請求,可他們想要將可預見的變數握在手中。

——既然這少女能對天魔產生影響,他們便要求,放天魔入輪回之後,她需依舊留在蘇迷路山上為人質。

少女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然而天神們對人性仍有無數不解之處,他們要求她既續講述。

於是少女再次撥動了琴弦,再次開始了她的吟唱。她說,“虛構故事已講完了。這一次,就讓我為你們講述真實的《凡人歌》吧。”

石碑上的故事,也就這麽結束了。

這結局讓舞霓感到非常、非常不滿——這劇中劇分明就是個引子,是個開頭。故事裏吟唱的少女才剛剛達到目的,勸服天神們將天魔的靈魂投入人間,她的後續都還沒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