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三合一)(第6/7頁)

大家都是華國的學生,為了能夠獲得今天的這個名額,平時在學校裏、在補習班裏、在學校開設的競賽課裏,都沒少做什麽“希望杯模擬考”、“CMO模擬考”“xx年集訓隊第一輪模擬”之類的卷子,甚至連模擬考都模擬過幾次。

但是,以IMO為模板的模擬考,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這還是第一回 。

不少人在熟悉的考場坐定時,心裏都泛起了一股奇妙的感受。似乎通過這麽一個模擬考,大家就隱隱觸碰到了國際賽場的邊兒似的。

在眾人之中,葉千盈的心情倒是還算平靜。

畢竟在她對自己的定位裏,不要說這次考試,就算是以後真的加入了國家隊,去參加IMO,那也只是她的一個開始,離她想要達到的目標還遠著呢。

要說有什麽唯一的感覺嘛……

“三道題,四個小時。”葉千盈感慨道:“感覺時間從沒有這麽充裕過。”

對於自己宿主的感想,系統也踴躍地給出了建議:“這裏建議宿主也可以把自己日程表裏的工作量翻個1.5倍呢,這樣再過一個月,您偶爾給自己恢復到正常的一倍工作量,也會像現在一樣,感覺幸福的哦。”

葉千盈:“……”

她第一反應是,聽聽這話吧,這到底是一個什麽坑宿主的系統啊。

不過再轉念一想:咦,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所以歷年以來,一般集訓隊的考題(特別是最後留下的15個人的日常訓練題),都是要難於IMO的,就是因為相同的理由。

CMO一場考試四道題,所以IMO一場考試三道題就會覺得時間寬松。

集訓隊的難度要比IMO大,這樣,在IMO裏看到了難題,就不會亂了陣腳。

說到底,無論是CMO,還是集訓隊,都是為了參與國際比賽而預備的啊。

……

第一次大考過後,連走廊裏來去的同學都仿佛沉默了許多。

真不愧是完全模仿了IMO賽制設計的模擬考:考試的第一題、第二題、第四題和第五題會采用固定類型的題目,而第三題和第六題都是整場考試裏的最大難點。

每道題只有七分,或許只是一個解答步驟,一個思路上的滑軌,就能造成一分的偏差。

而無論是在集訓隊裏,還是在IMO中,一分之差就足以決定金牌和銀牌的得主,決定勝與敗的歸屬,決定這批考過試的學生們,究竟能不能夠留下。

就算是對自己留在集訓隊有十足把握的葉千盈,都在這樣的考試裏,隱隱地感受到了幾分IMO的緊張險惡。

華國擅長的題目在數論和幾何方面,不過近幾年來,IMO命題的第三題和第六題更多地偏向代數和組合。代數還好,這是葉千盈的長項。但是組合……她實在是做得不太順手。

關於這一點,她覺得寇承載完全足以替自己證明= =

第一次大考的第三題,就是把幾何與組合結合起來,編成了一道難度頗高的題目。

倘若不是每道題的平均時間加長了,那葉千盈很可能會做不完這道題。

卡在交卷的前十分鐘把過程書寫完畢,葉千盈緩緩地吐出一口氣——好了,不用商量了,組合的練習也要加入日程。

她要以最完好的姿態去參加IMO考試,決不讓自己有一塊短板!

第二場考試,相對來講就比較順利。

壓軸的第六題是數論和代數的結合,這兩個考點,無論哪一個,都是葉千盈的強項。

因此只用了不到一小時時間,她就把這道題成功破解。

在將筆扣回筆帽的前一刻,葉千盈心裏非常篤定:自己會是留下的十五名隊員之一。

像是為了驗證她的猜測一樣,當天晚上,她在回宿舍的大路上碰到了正在聊天的袁老師和方老師,兩個老師擡頭看到她,方老師立刻擡起手來和她打了個招呼。

而一向不苟言笑的袁老師,竟然破天荒地對她露出了一個微笑。

“回宿舍?”

葉千盈愣了一下才回答:“嗯,是的。”

“那快點回去吧。”稍稍停頓片刻,袁老師又含著一個惡作劇的微笑補充道:“這次沒去看鏡水湖吧,所以別遲到啊。”

葉千盈:“!!!”

啊——

葉千盈內心頓時土撥鼠尖叫。

原來是這麽回事嗎?她最開始還懷疑過,自己是不是什麽時候得罪過袁老師來著。

原來他是目睹過自己的遲到現場,所以決定提前對她進行鎮壓啊。

“系統,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系統用電子音發出了兩聲笑聲,它不回答這個問題,果斷深藏功與名。

……

第二天的閉幕式上,公布集訓隊可以留下來繼續訓練的15人名單時,大多數人都表情平靜,對名單上的大多數人都早有預料。

葉千盈、沈瀚音、管洪章、寇承載、諸夢……

名單上一直沒有談詩凝的名字。她就坐在諸夢和葉千盈中間,同時握著兩個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