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3/3頁)

太子沒回答,反問道:“此處固河堤的工人,可是有罪之人服徭役?”

朝廷若征徭役,是無需付工錢的,但徭役也分幾種,便是普通百姓服役,也不該動輒呵斥打罵。

而此次太子以工代賑,便是想提高百姓們修固河堤的積極性,也可為朝廷和徐州府衙、河道緩解些許壓力。

倘若不是他們今日出來的突然,且沒有知會河道官員,恐怕還不能見到這樣的場景。

太子越想越是不虞,只是仍然壓著郁氣,等待去打探消息的侍衛回來反饋再行表態。

那小吏不知太子的身份,卻不是傻得,小心翼翼地解釋道,“小的等如此,乃是因為有些工人偷懶,河堤又急需修固,這才急躁了些……”

太子沒應聲,仍舊面無表情地站在那兒,看堤上堤下的百姓們辛苦忙碌。

經希已私下打量過,注意到不遠處有一棚子,雖簡陋但好歹能避一避雨,便勸道:“殿下,咱們去那邊兒等吧。”

那小吏一聽“殿下”二字,先是呆怔,隨後腿一軟,跌跪在地,顫抖著嘴唇不知道說什麽。

太子則是懶得與一個小吏計較,順著經希所指的方向看過去,又看了一眼隨身保護他的侍衛們,點頭應允。

小吏不敢上前,卻悄悄叫人去通報,太子沒有阻攔,站在棚子下,默默注視著河堤。

先一步到來的,是去察看的侍衛。

“回稟殿下,此處河工的工錢,是每日十文,五日一結,若有怠工則要扣掉相應的工錢。”

太子未作表示,經希便怒道:“前些日子殿下和徐州官員們商議工錢的時候,並不是這個酬勞,他們若有難處,大可與太子殿下直言,何必蒙蔽太子殿下?”

說“有難處”已是給河道官員面子,其實眾人聽到侍衛的話,第一反應便是貪腐。

每日十文錢並不是大清工人的最低酬勞,當然也絕不算高,但當日太子與徐州官員商議之時,便明確說明,此時須得以工代賑來解燃眉之急,確實無法給百姓一個更高的酬勞。

當時定下的每日十五文錢,並且供飯食,乃是以徐州現有情況,共同商議出來的結果,已經達成共識,沒想到還有差錯。

半個時辰後,徐州知府和河道官員匆匆趕來,事有輕重緩急,太子沒有立刻發難,只冷冷地看著跪在地上的徐州官員們,道:“爾等有負吾之所托。”

徐州官員們紛紛磕頭求饒,還有人在喊冤,幹活的工人門見此情景,都睜大了眼睛。

“日後吾親自督工,爾等隨侍兩側,親眼看一看大清的百姓,是怎麽用雙手壘起河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