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3/3頁)

皇長孫如今在南書房和同齡的阿哥們一同讀書,所以了解不甚清楚。

原來教導皇長孫的先生如今便在毓慶宮中教導弘星一個人,另外兩個格格依舊由綠沈帶著,只等年紀再大些,也去和康熙的其他格格們一起讀書。

唯獨東珠,特立獨行。

東珠的名字是康熙親賜,鮑佳氏和索綽羅氏所生的二格格和三格格名字是太子起得,二格格叫爾堇,三格格叫爾醇,以後若是還有侍妾所生之女,皆以爾字排序。

太子沒有以珠字排下去,而是另立排字,便是為了以此表示東珠與她們不同。

東珠可以由地位超然的三品女官作教養嬤嬤,可以出宮,可以學火器知識,可以連康熙都不理會……她們卻不行。

這確實是會投胎帶來的便利,因此有些人會因為出身而怨憤、不甘,會認為某個他們目之所及的人不如她們卻能過得比他們好,世間是如此的不公平。

東珠在很多人眼中是不正常的,可她在毓慶宮絲毫沒有受到冷落,反倒所有人皆寵愛她,縱容她……

小孩子哪怕再早熟,思維方式仍然很直白,東珠的生來不同,教二格格和三格格無法心生親近,因此姐妹三人在一處,從來都是東珠一人獨處,爾堇和爾醇兩人湊在一起。

她們也確實會在太子面前表現出想和東珠親近,但遠沒到作伐子的地步,因為東珠不給面子是事實。

倘若真是那般過分,太子這樣的人精定不會看不出來,而且格格們身邊跟著那麽多人,幾乎都是太子妃一手安排的,她也沒有太大反應,是以容歆說皇長孫是關心則亂。

“您從前不介意弟弟親近阿瑪,是如何想的?”

“我不怕有人搶走我的寵愛,但是東珠不行,若不教訓,放縱下去,東珠遲早會吃虧。”皇長孫雙手環胸,不滿道,“誰也不能欺負東珠。”

“毓慶宮就這麽大,前院兒說話大聲些,太子妃在後院都能聽見,咱們怎麽可能讓格格吃虧?”

容歆彎起唇角,拉下他的兩只手,邊替他整理袖子邊道:“知道您疼愛格格,可您莫瞧著格格不說話,便以為她性子軟亦受氣,格格心裏其實明鏡似的。”

皇長孫面上仍然帶著不高興,“那也不行。”只是到底語氣軟了幾分。

血濃於水,太子會疼愛其他孩子們,這是人之常情,但太子絕不會教旁的兒子女兒越過太子妃生得嫡子女。

容歆清楚,如今已經七歲的皇長孫未必不明白,而他從來不在意庶出弟弟妹妹當著他的面表現,卻不能忍受東珠吃一點點虧。

皇長孫其實是個好哥哥,只是有遠近親疏罷了。

“二格格、三格格求寵,是因為她們擔心沒寵愛,格格卻不需要。”容歆為他整理好袖子,又拎起茶壺倒了一杯茶,“哪怕都是太子殿下的孩子,可你們生而不同。”

出身自古以來便是極殘酷的現實,古代嫡庶之別尤甚。

大清入關前,滿洲貴族中嫡庶之別便極大,那時庶出甚至在嫡出眼中不配稱為血緣兄弟;入關後,正妻改為一人,便只有正妻所出才是嫡子。

等到康熙登基,敬重皇後,冊立太子,並且要求其余皇子們見到太子皆要行禮,又有太子大阿哥做表率,皇族越發重嫡。

至今指婚的阿哥們,除了七阿哥未婚便在去年三月十五得了一個女兒,其余的阿哥們皆未有庶子先出生。

容歆想到太子對其余兄弟們的態度,再想到太子妃對侍妾和庶子女們的態度,語重心長道:“太子殿下極幼時,皇上便要求他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您此時亦該以此要求自身。”

皇長孫受盡寵愛,一片赤誠,但只要他是皇長孫,便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