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清穿群魔亂舞之年玉堯七十九(第5/5頁)

在場的帝國遠征司令部成員們吐嘈:陛下,人家雖是婦孺,好歹是一國之君,你這就算完了?我們被燃起的興奮怎麽辦呀?

這感覺就像,看到了個美女,她與他們眉目傳情,他們全身熱血沸騰帶著她開房,她在最後告訴他們她是人妖。

女皇又沖琉球國王嘆道:“本來朕還有意與他談談,他若是能投降,同意對中華和琉球認錯、道歉、賠款,這仗也不用繼續打下去了。塗炭生靈,非朕所願呀!”

琉球國王拜道:“陛下仁德,是日本不通教化。”

女皇悲天憫人地說:“中華、琉球、日本,一衣帶水,中華、琉球向來睦鄰友好、百姓願過安寧的日子,為何日本總是這樣徒生事端?唐時中華傳入日本文化技術,明時他們派來了倭寇殺中華百姓;琉球當年受日本入侵,琉球願‘進貢’好以德化怨,但它仍要欺壓琉球。看來日本就是個以怨抱德之國。”

琉球國王道:“陛下所言甚是!琉球上下對上國感激萬分,今後倭寇再也不會隨便來洗掠琉球了,這都是陛下的恩澤。”

女皇道:“最近國王也辛苦了。”

“不敢。”

“朕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

……

洗掠燒殺了關西、關東,江滬也被付之一炬,變成焦土,幕府軍被打潰散後,海獅陸戰隊也沒有戀戰,執行打爛了就撤退的命令。

退出本州後,又全部登陸九州,主力陸戰隊配合掃蕩,原薩摩藩位寺九州南端,藩內的藩軍基本打了個幹凈,而有上萬的平民被抓捕送出海去,將到中華被“改造”。

有少量的藩軍護著島津藩主逃往北部地區,但北部地區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海路被封死了,只能困守島上。

……

南京的官方報紙《先驅黨報》、《中央時報》的隨軍記者有些膽大的就跟在各支艦隊的船上,還有那種要新聞不要命的還跟著海軍陸戰隊登陸。

他們寫的文章,托漕幫的人發回國內。前一時間國內民意要征倭,後來大年初一得到女皇陛下禦駕親征,這早就打開了幾乎全國人民的關注和熱情。

由於報紙輿論的前期引導“民意”,到女皇親征,國內早就炸開了鍋,紛紛叫戰。特別是那些敏銳的企業家們,如果有戰爭就有戰俘,就有賤民奴隸可以買。

這一次卻是企業家們個個號召為王師征虜捐款,其它城市報紙也紛紛轉載,平民們見到有人號召捐款,也多少地去慷慨解囊,連村裏知道的農民,都拉了點余糧賣了去捐款。

內閣中央原本也還不在意,但是到後來越來越多的隊伍代表送上銀行存折和捐款名單過來,才覺得事情好像擴大化了,民眾全都很瘋狂。當時的人民還是很單純的,如報紙這種東西,也還沒有被舊勢力掌握。本來是自卑懦弱的民族,被中華帝國又突然弄成了“自信值”“好戰值”方面的“暴發戶”。民眾的真正素質的提高也是需要時間的沉澱,這種時代,這樣的“自信好戰的暴發戶”現象也有用。

但是,首相還是決定要發個聲音,帝國政府很快在官方報紙發表聲明:感謝國民的愛國忠誠之心,但如今帝國政府還沒有到囊中羞澀的地步。帝國是征夷並不是到了國難,民眾已承擔義務賦稅,自身生活負擔也重,先停止捐款,靜待王師消息即可。

不過民眾看到帝國政府輕飄飄發這種聲明,讀出了這樣的意思:不就是打個倭國嘛,不算大事,大家該幹嘛幹嘛去,別擔誤自己賺錢。真有國難,大家再出力,這點事我們當官當兵的先自己頂著。

於是,國民的自信、自豪感又上升了,傳到雲貴、兩廣一帶,那些最早革命攻略下來的地方上的少數民族更瘋顛,開了些慶典,載歌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