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見

永昌十四年。

快至年節,即便身處邊關的宣化鎮也開始為過年忙活起來了,長街兩側的鋪子全部張燈結彩,換上嶄新的燈籠,亦有貼福、貼對聯的,還有往門邊掛幾串用布做得辣椒串子,添添喜氣的。

放眼望去,整座宣化鎮都是一片喜盈盈的好模樣,街上行來走往的老百姓也是個個面帶笑容。

顧攸寧站在酒肆裏,看著外頭這一番熱鬧景象,姣美明艷的面上也掛著一道笑。她目光所及之處,孩童們穿著新衣蹦蹦跳跳,一邊咬著糖葫蘆一邊還在哼唱童謠,亦有著奇裝異服的外族人走在街上。

這其實是一副很神奇的景象。

自打定國公顧廷軒去世後,烏恒、大秦這些外族便對大周虎視眈眈起來,這幾年不知殘殺了大周多少百姓,也是因此,導致如今大周的百姓對外族人,且不管是不是烏恒、大秦一流,只要同他們長得不一樣,說得不是一樣的話,便把他們視為敵人。

可在宣化鎮。

你卻能瞧見與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樣的境況。

這裏生活著許多外族人,年輕的大多都是在這出生,年邁的更是在這生活了數十年,他們雖然長得和大周人不一樣,卻也會說大周話,甚至把這片天地當做自己的歸屬。

在這裏,

不會有人把他們當做另類。

就像現在,長街上人群攢動,無論是大周人還是外族人,碰到彼此的時候都會相視一笑,客客氣氣的點點頭,請對方先行。

而這一切的功勞都要歸功於顧廷軒。

定國公顧廷軒,曾經還是宣府的總兵官,他在宣化鎮守多年,讓這一片從前並不開化的土地容納了太多的元素,從此文化、商貿互通,亦讓這些無家可歸的外族人有了一個容納之地。

在他管轄的二十多年間,這片土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安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

真正的太平盛世。

“阿姐!”

支起的窗欞外突然探進一個小腦袋,他有著和顧攸寧頗為相似的相貌,這會正睜著一雙黑而清亮的大眼睛,仰頭看著顧攸寧,長睫一顫一顫的,手裏還握著一串吃了一半的糖葫蘆,高高翹起的嘴角那邊還有一小片紅色的糖漬。

是吃糖葫蘆時遺留下來的。

偏他不察,仍津津有味的咬著手裏的糖葫蘆。

顧攸寧被這道聲音打斷思緒,循聲看去,瞧見他這幅小花貓一樣的模樣,皺了皺眉,從腰間拾起帕子替他擦掉嘴角的糖漬,邊擦邊道:“又去哪裏瘋玩了?還吃得滿臉是糖,臟死了。”

“我才沒有瘋玩呢。”

似乎是因為被自己的姐姐說道,顧承瑞有些不高興的嘟起小嘴,可他一向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嫡親姐姐,這會又高高興興地同她說起來,“我和半夏姐姐去買祭儀的路上碰到談哥哥,他說他今天正好有空,可以陪我們一起去。”

顧攸寧手上的動作一頓。

她擡眼往外頭看去,果然瞧見長街的對面站著一個長相出色的少年郎。

少年一身白衣,束著高高的馬尾,用一條白色繡著祥雲的綢布綁著,身邊是一匹威風堂堂的汗血寶馬,看到顧攸寧看過來,那張俊美的面上立刻湧現出一道紅暈,不過也就一小會的光景,他就牽著馬走了過來,站在顧承瑞的身邊,幹凈澄澈的目光在看到顧攸寧的時候又立馬垂了下去,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聲音都很小,“今天軍營沒事,我陪你們一起去吧。”

他是如今那位宣化總兵談成化的嫡親兒子,談言。

今年十八,也早早上過戰場,授了少將軍的功勛,平日在軍營裏也是十分的意氣風發,殺起敵人來更是英勇非凡,偏偏在顧攸寧的面前卻像一個愣頭青,說話的時候還會臉紅,性格也頓時軟成小白兔。

在宣化,

沒有人不知道他對顧攸寧的情意。

顧攸寧是一年前來的宣化,乘著一輛青布馬車,帶著自己的弟弟還有一雙奴仆,沒有人知道她的來歷,只知道她先是在這定了居,沒幾日又開了一家酒肆,因為出色的相貌和一手好酒釀,名聲很快就傳遍了宣化。

這一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在明裏暗裏較著勁,就是想奪取她的芳心。

可顧攸寧說得坦然。

她說她這一生沒有成婚的打算。

起初旁人還不信,可久而久之見她態度堅決,也就信了,如今那些愛慕她的少年郎大多都和顧攸寧成了朋友,也不再說那些喜歡不喜歡的事了,偶爾笑著打探幾句,見她仍是從前那番話也就笑笑過去了。

唯有談言,仍舊不肯放棄。

只要不去軍營就往這邊跑,也不管顧攸寧對他是個什麽態度。

他是個聰明的,知道顧攸寧最上心的便是她的弟弟還有那一雙奴仆,便另辟蹊徑先把這三人籠絡住,如今,這三人都把談言當做自己人,只有顧攸寧對他還是那副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