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宮鬥文裏的女主(10)(第2/2頁)

除了永康王,其他幾位剛剛被封的王爺也來了,安樂公主的及笄之禮,場面可謂是相當浩大了。

有高興的人,自然也有不高興的人。

三房的孫氏屬於高興的那一拔,她也不是非讓自家女兒跟府裏頭的大姑娘一較高下,以前兩個姑娘還能比比,現如今連比的可能性都沒了,那可是公主,當今皇上的義妹,臣子之女哪能相提並論。

今日這場面越大才越好呢,有一個受重視的公主做堂姐,她們家二姑娘日後婚事上的把握也就越大,能嫁進宮裏去那最好,若是不能,這不還是有幾位王爺嗎。

孫氏早在心裏頭盤算過一遍了,若論年齡,永康王自然是最合適的,這位雖然母族不顯,但因為生母早逝的緣故,也沒怎麽得罪過太後和皇上,放到如今那也是優點。

更別提這位身子骨看上去就很是健壯,模樣也不醜,若是蓉兒沒辦法進宮,那永康王應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孫氏在這事上很能看得開,但不代表自家女兒也能看得開,一樣在府裏頭長大的姑娘,按照娘的說法,大姐姐除了會投胎,樣樣都是比不過她的,也包括在外的名聲。

可樣樣都比不過她的大姐姐,及笄之禮如此盛大,一年後,等到她也舉辦及笄之禮,可請不來這麽多尊貴的客人,也沒法讓太上皇、太後、皇上和皇後都送禮,兩廂比較,她肯定會顯得特別寒酸。

蘇蓉藏在衣袖裏的拳頭緊握,面兒上卻是一派的雲淡風輕,沒關系,人生的路長著呢,堂姐被封為公主又如何,公主再尊貴,也貴不過皇後,貴不過貴妃。

這般熱鬧的場面,吳姨娘是不出來摻和的,自個兒待在自個兒的小院裏,聽著外頭的熱鬧聲,要說不甘心,她還真沒有,能做老爺的姨娘,她就已經是祖上積德、三生有幸了,萬萬不敢再有旁的奢望。

她就擔心老三兩口子,還有孫女,心裏頭會想不開,人跟人是不一樣的,犯不著去比較,她出身卑微,連累了自個兒的孩子。

吳姨娘在熱鬧聲中落了淚,周圍的下人已是見怪不怪了,年輕的時候是美人垂淚,老了老了也自有一番風韻,把眼淚掉得好看也是一種本事,國公爺素來就吃這一套。

******

蘇苑的婚事已經提上了日程,就連老爺子和老太太都過問過此事,不過兩個人在這事兒上意見一致,都不準備插手,不過是催一催罷了,別挑來挑去挑花了眼。

京城適齡的男兒總共才多少,怎麽可能挑花眼,蘇父和蘇母只覺得人選還是太少了,不夠挑的,不過還是最終圈定了兩個人。

一個是平陰侯的嫡幼子劉子悟,也是打小就看著長大的孩子,平陰侯府的當家人就是蘇母的哥哥,若是把女兒嫁過去,起碼是不用擔心公婆為難女兒了。

劉子悟是幼子,沒有爵位繼承,也不需要承擔家業,所以侯府對他的管教不是特別嚴,性子不刻板,愛玩愛鬧,跟阿苑應該能處到一塊去,讀書也是可以的,已經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年歲上兩個人也是合適的,劉子悟只比蘇苑大了一歲。

另一個人選則是白雲書院院長的兒子——張玉庭,張家的家風那是有目共睹,男子四十無子方才能納妾,而且張院長就只有張玉庭這麽一個兒子,將來勢必要把白雲書院交給張玉庭的,有這麽一處書院在,就已經勝過爵位了。

這位雖然是讀書人,但既然要接管書院,就必然不可能是那等於迂腐之人,為人還是比較圓滑的,而且既是要教書育人,那必然也是個能容人的性子。

這兩個人共同點便是長得好了,玉樹臨風,溫文爾雅,長相和氣質在同齡人中都是排在前頭的。

千挑萬選,才最終篩選出來這兩個人,至於到底選誰,那還得讓蘇苑自己拿主意,在這方面,蘇父蘇母也算是開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