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多維空間(第6/7頁)

飯後,大家休息了半個小時,又在導遊的帶領下,乘坐纜車觀光蓬萊山的景色。

每一輛纜車都是全封閉的,最多能坐四個人。因此,林知夏、湯婷婷、沈負暄、段啟言坐進了一輛車裏。

林知夏打開書包,取出一本書,墊在腿上。

書頁裏夾著一張草莓信紙,她握著圓珠筆,在紙上寫道:高一(27)班來到了蓬萊山。全班同學一起旅行,這是一件多麽令人快樂的事情。現在我正坐在纜車裏,我看到了蒼翠挺拔的百年大樹,雲霧飄渺的千年古刹……

段啟言問道:“你在給誰寫信?”

湯婷婷馬上接話:“江逾白啊,還能是誰?”

“是江逾白。”林知夏承認道。

段啟言向前傾身:“你跟江逾白到底是什麽關系啊?”

林知夏坦然道:“好朋友關系。”

沈負暄插話:“段啟言,你少管別人的事。”

“你還在跟我慪氣嗎?”段啟言扭頭看他,“我都跟你道過歉了。”

沈負暄嗤嗤發笑:“我殺了你,再說一聲對不起,你會原諒我嗎?”

段啟言特別認真地回答:“我都死了,我怎麽原諒你?”

“別吵了。”林知夏制止道。

她說完,纜車內重歸寧靜。

林知夏對照窗外的優美風景,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詩歌,連綿山脈組成的自然景致,在她腦海中被抽象成多維空間。她開始思考高維物體的三維投影,又不自覺地想到pca、ica、低方差濾波和高相關濾波等等目前常用的數據降維算法。

段啟言再次打斷她的思路:“到了到了,走吧,我們去看古廟。”

纜車抵達終點,林知夏等人快步跟上導遊。

導遊舉著一個喇叭,大聲說:“27班的同學們,跟緊我,接下來我們要參觀蓬萊山最著名的一個景點,寶燈寺。《法華經》裏有句話,大家聽過沒?《法華經》上說,‘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我們的寶燈寺歷史悠久,廟門前立著一盞明燈,多年來風吹雨打,燈火不滅……”

導遊一邊說話,一邊帶領學生向前走。

廟宇四周長著參天大樹,銀杏的扇葉灑了滿地,身穿灰衣的僧人正在四處掃灑。寶燈寺內,香火鼎盛,遊人如織,前院的木架上堆滿了一排又一排的紅燭,遠道而來的善男信女們正在虔誠許願。

班主任鄧老師也去許了一個願。他往功德箱裏塞了兩百塊錢,然後,他在紙上寫下很多字。

段啟言壯著膽子,湊過去偷看。

段啟言看見,鄧老師寫道,希望他的學生能在競賽場上考到一個好成績,或者在高考時取得一個令他們滿意的分數,祝學生們身體健康,闔家美滿。

段啟言感動不已。他再一次將秘密泄露給了林知夏。

林知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記錄下來,整整記滿了三張紙。這一趟蓬萊山之旅結束後,林知夏回到家中,在信封上貼了兩張郵票。她以一種期盼回信的心態,寄出了這一封送給江逾白的信。

*

兩天後,江逾白登錄qq。

他告訴林知夏,他現在剛下飛機,人在美國。

江逾白很能沉得住氣。他在闖進決賽之前,完全沒告訴林知夏,賽場情況如何。林知夏斷斷續續地收到他的比賽匯報,得知今年的競爭異常激烈,北美排名靠前的私立高中幾乎來了一大半,就連歐洲的學校都摻和進來了,林知夏不禁問道:“那個國家的隊伍最強?”

“美國。”江逾白誠實地說。

林知夏為他鼓勁:“你可以的,江逾白,你能參加決賽,已經很厲害了!”

江逾白通過qq聊天框發了一個網址。他誠懇地邀請林知夏觀看他的比賽現場直播。

決賽在美國紐約舉行。紐約和北京剛好有十二個小時的時差,第一場小組賽將從傍晚六點開始,到夜裏八點結束,連續直播兩個小時。

紐約時間的傍晚六點,就是北京時間的早晨六點。

2009年3月17日,正是北美經濟學挑戰賽的決賽第一天。

3月17日的清晨六點,林知夏從床上爬起來,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輸入網址,果然見識到了網絡現場直播。

主持人是一個體格健朗、笑容滿面的中年男子。他握著話筒,面朝觀眾,介紹今年的比賽設置和評委的身份。當主持人提及參賽選手,鏡頭給了個遠景,林知夏看見了來自世界各大洲的高中生精英團隊。

不得不說,這些經濟學競賽的團隊成員,似乎都散發著非同一般的氣質。

林知夏可以預見這場比賽的激烈程度。

林知夏沒有去客廳吃早飯。她從廚房端來一碗稀飯,守在電腦屏幕前。恰好,直播鏡頭切入近景,她看見了穿著一身西裝的江逾白。

她贊嘆道:“穿西裝真好看,江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