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寒假集訓(下)(第5/6頁)

“他們都有自己的思考,”林知夏描述道,“他們要讀論文,做實驗,找出創新點……因為我認識的都是基礎數學、物理和計算機系的博士生,我覺得他們的日常工作都比較孤獨,可能沒有你想象中那麽熱鬧。”

江逾白指尖一頓,轉了一下鋼筆。確實,在他的想象中,博士們在學校裏念書時,每天都要開會討論學術問題,日子過得非常熱鬧,就像是一百個林知夏從早到晚圍在一起。

而林知夏卻對江逾白說:“學者選擇了某個方向,總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而思考本身,大多意味著安靜和孤獨。當你有了思考結果,你才能和別人交流。”

江逾白轉過頭來看她:“那是你想走的路?”

“是呀,”林知夏回答,“我和沈教授拉過勾了。”

林知夏和沈教授拉勾的那一天,江逾白也在場。他對沈教授印象深刻,對科研也有一絲向往之情。

林知夏好像猜到了他的心思,她又問他:“江逾白,你也想做科研嗎?”

“做科研”可能需要林知夏那種先天條件——想到這裏,江逾白決定趁早放棄。他並沒有產生畏難情緒,他只是明白“有舍有得”的道理。爸爸說,成熟的男子漢,也無法事事兼顧。

江逾白經過了慎重的思慮,才簡短地告訴林知夏:“不是很想。”

他以為林知夏會勸他三思,勸他熱愛科學、投身科研。然而,林知夏的反應出乎他的預料。林知夏小聲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方向,這才是世界的美妙之處……”

江逾白打斷道:“我將來不能和你一起研究科學……”

“你和我不一樣,所以你是江逾白,我是林知夏,”林知夏和他對視,更認真地說,“你是獨一無二的江逾白。”

沒錯。

他是獨一無二的江逾白。

林知夏只是在闡述事實而已。

江逾白的耳尖微熱,可能有一點泛紅。他不想讓同學們發現。

好在,江逾白冬天的外套都有帽子。他當機立斷,單手抓起帽子,蓋住自己的頭。他坐在靠墻的位置,背影筆直而端正,字跡工整而充滿勁力,翟老師從他面前經過,還問了他一句:“江逾白,你在教室裏幹嘛戴帽子,你好冷啊?我把空調溫度再調高一點?”

“不用了,謝謝,”江逾白答道,“我在專注地記筆記。”

寒假長達一個月。除了春節放假三天,周末雙休之外,其它時間,競賽班的大部分同學都在參加集訓。江逾白對自己更是高標準、嚴要求。經過一個寒假的集中訓練,他在小班教學的競爭中成功脫穎而出,翟老師對江逾白評價的非常高。

訓練營結束之後,翟老師為班上每個同學寫了一份評語。翟老師留給江逾白的評語是:江逾白同學,勤奮上進、敏而好學,老師認為你一定能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只有一個問題,你下課經常會戴著帽子,如果你感冒了,請你及時匯報,學習不是第一位,健康才是第一位。

江逾白能體會到老師的關切和照顧。他心中尷尬、表面淡定地收好了評語和成績單。

當晚,江逾白照常回到家中。他在臥室收拾書包的時候,叔叔突然闖進他的房間,問他:“小江,你叔叔我去南半球演出的這兩個月,你有沒有很想叔叔啊?”

江逾白靜靜地看著他,卻說:“沒有。”

叔叔做出了西子捧心的動作:“真的嗎?叔叔不信。”

江逾白解釋道:“我補課補了一個月,很忙。”

去年十二月,叔叔跟隨樂團去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南半球正值陽光燦爛的夏季,叔叔的膚色似乎被曬黑了一點,叔叔也不在乎。他甚至摘下了手套,露出一雙完美無瑕的手,從骨骼到肌腱都展示了男性力量。而他自稱:“澳大利亞的演出,把我累壞了,還是彈鋼琴好,你們都不用自己扛琴……小江,我聽你爸爸說,你寒假哪兒都沒去,瘋狂地補課,是嗎?你的勤奮,太像我了。你叔叔我十歲的時候,每天瘋狂練琴,你爸爸被我的勤奮嚇到……”

叔叔還沒說完,江逾白的爸爸也來了。

江逾白喊了一聲:“爸爸。”

叔叔立馬扭頭,跟著喊道:“大哥。”

爸爸走到江逾白的面前,坐在一把軟椅上。他注意到江逾白放在桌上的成績單。但他從不主動伸手去拿江逾白的東西,他只瞥了一眼,江逾白就把成績單藏進了書包裏。

爸爸笑了,低聲問他:“考得不好?”

江逾白遲疑片刻,又把成績單遞給了叔叔。叔叔打開成績單,就像一個擴音喇叭,當場播報道:“江逾白,初一(十七)班,寒假集訓數學總分,A+,總排名,年級前百分之五。”

“很好,”爸爸說,“考出了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