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5頁)

其他時間出宮,儀仗隊一喊,街上哪還有人?就是有那不是跪地磕頭,就是恭敬地圍觀。

可是現在不同,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群喧鬧,什麽聲音都有,什麽活動都有,說不出的熱鬧豐富,精彩紛呈。

粘扇面的臂挎小箱,以線繩紮小鐵鈴數串,邊走邊搖,發出嘩啷嘩啷的聲響;賣炭的手搖貨郎鼓,其聲嘣嘣;賣煤油、香油、醬油、醋的,敲大木梆子為號;賣豌豆黃的,手敲一面銅鑼,一路哐哐……

磨剪刀的,以鋼鐵連成五葉,隨走隨振動,亦還有一種把號吹得嗚嗚作響的;賣日用什物的,專敲打一只葫蘆瓢;賣鐵壺的,幹脆用一鐵棍敲打壺底,其聲如鼓……

還有那一陣陣好像唱曲子一樣的吆喝聲。

“香菜辣蓁椒哇,溝蔥嫩芹菜來,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買大海茄、買蘿蔔、紅蘿蔔、卞蘿蔔、嫩芽的香椿啊、蒜來好韭菜呀。”

“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嫩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

“餛飩喂--開鍋!”

“……”

“……”

沿街叫賣吆喝出來的聲音,清脆婉轉、抑揚頓挫,尤其是應時各貨的吆喝聲,如前半較緩、後半急促的“硬面兒——餑餑!”節奏感強烈,動聽悅耳。

當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沿街乞討的乞丐吆喝先是大聲地,“行好的--老爺--太太”,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公主們那一車且不說,保康這一車,就聽保康呱呱呱地講解“賣鐵壺的,用一鐵棍敲打壺底,是為了顯示其貨真價實;剃頭的,不時撥動一個大鐵夾子,其聲嗡嗡,俗稱‘喚頭’;賣酸梅湯、桃脯、果子幹的,專敲兩只鍋碗,俗稱‘敲冰蓋’……”

皇子們都看著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星星眼“保康弟弟哥哥好棒棒!”

保康接住這些美麗的小星星,好不驕傲,小胖手一指“那個大爺買的香椿餑餑最好吃,就是剛才那聲吆喝。”

轉頭,“汗阿瑪,朱彝尊、陳維嵩等等人都說好吃,保康吃過,真的好吃。”

說著話,他還做出一副“回味無窮”的小樣子,搭配那一張肉嘟嘟的胖臉,特有說服力,五位皇子立馬看向他們的汗阿瑪。

皇上“……”

皇上顧不得朱彝尊、陳維嵩等等人都和熊兒子有了接觸——明明他熊兒子才是第八天來到京城,就一副特靈通的小樣兒,而他其他的兒子們都一副“小鄉巴佬”的架勢……

“行。汗阿瑪去買。不過你們剛剛吃完飯,一人半塊就好。”皇上的語氣那個無奈。

“謝謝汗阿瑪!”皇子們的語氣那個歡喜。

後面馬車裏的四位公主讓侍衛來和汗阿瑪道謝,說香椿餑餑搭配攤主特質的醬料,特別好吃,風味獨特;這裏馬車裏的皇子們也是吃的滿口香,都說是他們沒吃過的美味。

皇上用著這滿滿的人間煙火氣的香椿餑餑,根本沒有宮裏頭精心制作出來的香椿餑餑口感好,但也覺得——別有一番美味。

但是皇子們吃完了,問題也來了。

小太子期期艾艾“汗阿瑪,保康弟弟,那個乞討的人,他很餓嗎?”

胤禛小阿哥也說“汗阿瑪,他碗裏有銅錢,剛剛有個人給他銅錢了,他怎麽不去吃飯?”

胤祺小阿哥“一個香椿餑餑一個銅錢,他可以買兩個,怎麽不去吃飯啊?”

餓肚子多難受。

每次宮裏有大活動他們都要餓肚子,特難受。

每次老師們講課講到興起,一拖就是兩刻鐘,肚子餓得咕咕叫,特難受。

保康笑眯眯臉,皇上剛要開口一眼看到“保康,你說。”

保康大度地不計較汗阿瑪的“偷懶”“他是乞丐。他這一天就是要乞討。就好比夫子一天上課,攤販一天賣東西一樣。他要真餓了,會回到自己的住處吃東西。”

…………

馬蹄子踢嗒踢嗒,馬車軲轆軲轆,馬車上保康不停地回答問題。

比如能在四九城大街上乞討的乞丐,一般都不會乞討不到;比如他們這不是騙人,你有余錢,你給了,是你的善良表現,也是“施舍”;而乞丐接受了,是“接受你的善良和施舍”,給予和接受,是平等交換……

不說皇子們聽得目瞪口呆,就是皇上聽著,也覺得,這道理挺稀奇。

佛祖也不缺銀子花,寺廟一般也不缺銀子花,可很多人就是喜歡施舍,金銀財物等等,說白了,圖的就是那一份“施舍”的心安和滿足感。

並沒有誰比誰高貴,但是,乞丐的表現,讓施舍的人們感受到的那份“高貴”,,也是他們的行業道德之一……

等他們一行人到了太醫院,五位皇子面對禦賜的太醫院匾額,亂蒙蒙的腦袋裏想的是,很多大夫特喜歡救死扶傷,是不是,也是他們的心理作用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