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九回腸14(第2/2頁)

這件天仙洞衣華美不可方物,對襟無袖披,全衣為紫氣東來之色,又用金銀線繡著仙鶴麒麟、八卦寶塔,日月星辰等吉祥紋樣,在旁另有搜出的道觀道巾,而在猴王面具和狐仙面具旁,則放在一只撥浪鼓,一把佩劍和一個造型古樸的三清鈴。

吳襄又道:“還搜出了些魚鼓,拂塵,陰陽環,都是道家所用法器,與案子有關的便是這些了,撥浪鼓和面具是早前提到的,面具會令人找到的老伯核實,看看是不是出自他之手,這佩劍頗為鋒利,劍尖之上有血跡,許是當日刺死者所用,還有這鈴鐺,不知是否和明公子提到的鈴鐺聲有關——”

吳襄說著,拿起鈴鐺搖了一下,鈴音清脆悅耳,可剛聽到這道鈴聲,薄若幽便覺有針尖在心頭紮了一下似的令她心腔一陣抽痛,她連忙出聲,“捕頭,人可抓的回來”

吳襄放下三清鈴,“他宅子裏的金銀和常穿的衣物都不見了,分了兩個方向去找,一個去往南下碼頭,一個去往洛州旱路方向,他有病在身,應當受不住折騰,且問了附近的百姓,說他家裏本有一輛青布馬車,眼下也不見了,因此只管查馬車便是,是好追捕的。”

薄若幽略微安心,又看這處宅子,宅子看著雖整潔雅致,卻並非新宅,“他是去歲被趕出飛雲樓的,這宅子是何時置辦的?”

“問過周圍的百姓,他們都不知道,一直知道這宅子有人,卻沒見過宅子主人露面,不過那個挑貨郎說,李紳開始在他那裏買東西,是今年七月份之後,因為不喜來集市,所以在他那裏買些常用之物——”

“七月之後?”薄若幽蹙眉,“倘若他一直在此,沒道理七月之後才開始買,那他早前如何解決溫飽?倘若他人不在此處,那在此之前又在哪裏?”

吳襄道:“這些,等將人抓回來審問後便可得知,周圍還待走訪,這宅子的來路也要在做查證,再等兩日必定清楚。”

吳襄又令薄若幽幫忙看著確認物證,而後便令衙差們收拾將物證帶回衙門,薄若幽站在長榻邊上,目光不自覺的落在了三清鈴上。

這三清鈴高約六寸,黃銅打造,上有“山”字型手柄,下有口徑兩寸半的鈴鐘,鈴內有舌,鈴面上雕刻著經文、符咒和三清神像,光鑒照人,薄若幽鬼使神差得將這三清鈴拿了起來,輕輕一搖,清越的鈴音便好似靈蛇一般鉆入了她耳裏,她心口一緊,忙將這鈴鐺遞給了收撿證物的衙差。

時辰已至子時,暗室內的經幡符文都被摘下,壓抑驚悚之感不由得淡了許多,薄若幽進去站在黼黻邊上看著,道:“還需得請個道長來看看,看這法壇是否另有玄機。”

吳襄頷首,“正是如此,我尋思著這人是將文瑾當做祭品了,也不知從哪裏聽來的邪門歪道,還偏對小孩子下手,當真是可恨。”

薄若幽看著這道場被拆除,待所有物件被拿出去,便只剩下當中的貢台和那血池留著,這暗室一看便是專門為了做法事而打造,尤其房頂上的將人吊起來的鉤鎖,更非尋常人家會造的,薄若幽盯著那鉤鎖看了半晌,指了指道:“捕頭,最好派人看看上面,其余地方可作假,可這鉤鎖會生銹,看看銹跡,便知此物釘了多久。”

吳襄倒是沒想到此處,便令人出門尋來木梯上去看,等了片刻,有衙差從遠處農家借來了木梯,侯煬自告奮勇爬上去,借著燈火一看,卻狐疑道:“這鎖鏈固定支出不見銹跡,我估摸著,沒到半年。”

薄若幽秀眸瞬時沉了下來,“這宅邸即便日久,可他若不止一次行兇,那往日行兇之地也一定不在此處。”說完她涼聲道:“可一定要活著將人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