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第6/7頁)

這是其一,還有另外一樁事兒,自是一同結伴前往南陵郡一事。

閔秀才已經打聽過了,此次高中舉人的學子當中,多半人還是出自於世家大族,再不濟也是殷實人家。

其實,閔秀才倒也不窮,他在省學裏吃穿用度都不用花費一文錢,還有衙門發放的米糧,以及這次高中後,省學會單獨撥一波路費,因此手頭上還是捏了一筆錢的。

可那也不能跟高門大戶相提並論,一路往南走,加之江南一帶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地,只怕到了那頭花費更大。因此便想找人結伴同行,自然,農家出身且本就與他關系不錯的窩頭,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唯一嚇人的是,窩頭他奶一心想去安平王府打秋風。

但這也不要緊,到時候再慢慢勸好了,閔秀才一心想讓楊老太太明白,安平王世子不過就是一時的客套,搞不好人家都忘了這老太太。

對於這事兒,老魏家這邊暫時還未給出答復,主要是到時候不光得去莊子上辦席面,還得回一趟鄉下老家,一來一回估摸著起碼半個月。

也因此,閔秀才跟窩頭約定了十月初再見面。

虧得本朝的國都在南方,哪怕十月中下旬再出發,也不會凍出毛病來的,據說南陵郡一年到頭都不下雪,若一年冬日裏下了雪,全城百姓並達官貴人都會跑出來看熱鬧。

過了兩日,便是輪到窩頭宴請恩師了。

窩頭只覺得先生們的態度較之以往熱情了許多,但他也沒往深處想,只道是自己考上了舉人,又不日後將遠行,這一別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相見了,略熱情一些倒也無妨。

理論上來說,中舉後就能授官,當然實際情況肯定還是有出入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中舉就不可能再回到省學念書了,倒是能應聘成為先生,或者就索性留在南陵郡苦讀,以等下一次會試。

是的,哪怕窩頭這次考上了舉人,也沒有哪位先生認為他能通過會試的。

但那也不要緊,窩頭至今仍處於上升階段,況且他時至今日也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半大孩子,很多人在他這個年歲都不曾考上秀才,他便已經是舉人了。至於通不過會試完全沒關系,留在南陵郡苦讀個三年,希望還是很大的。

當然,沒人會在謝師宴這種好日子裏,故意說這些掃興的話。先生們只祝福窩頭,鵬程萬裏,前程似錦。

謝師宴之後,窩頭便同大牛一起連帶在鋪子裏幹活的其他親眷,趕往了城郊莊子。

老魏家可能耐了,直接對外宣稱關店五天,理由就是店主的兒子高中了舉人。

對於這個理由,眾主顧們都特別服氣。

他們強烈要求粘粘喜氣。

也行叭,魏大牛給了地址,也告知了時間,讓他們想去就去,拖家帶口也沒關系。正好,莊子上的親眷還是略少了一些,流水宴這種事兒,本來就要人多才有意思的。

那些主顧去了嗎?

非但人去了,還真就是拖家帶口一起去的。畢竟,莊子離省城也不算遠,甚至好多人本來就在郊外是有莊子的。而除了拖家帶口之外,生怕老魏家準備不足,他們還自帶了食材和廚子。

總算是看出他們的行當了。

於是,在那兩天裏,省城好多食客都發現了,經常光顧的幾個酒樓的大廚不見了……

莊子上還算是小型的流水宴,哪怕連帶那些不請自來的賓客算在內,充其量也不過才百余人。等這邊的事兒辦完了,大牛將鋪子裏的事兒托付給了他堂弟,這才領著家裏人輾轉往縣裏趕。

先去自家曾經住過一段時間的鄰縣,得讓窩頭去給他那個跛腳先生送個禮,然後再往老家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縣城裏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卻是先生被同行所排擠,質疑他教學能力不足。結果好巧不巧的,魏家人出現了,窩頭用自己給先生正名,這能培養出舉人的先生……

教學能力不足?

您哪位啊!

縣城這邊只會將本縣考上舉人的名單貼在縣衙門口,卻不會管其他地方的人。又因為窩頭並非本縣人士,故而並未出現他的名諱。

但這事兒是做不了假的,擁有舉人功名當相於是官身了。以平民之身冒充官員,在本朝是重罪,沒人會為了給別人解圍,而將自己陷入於險境之中的。

來挑事兒的灰溜溜的走了,想來從今以後,廖先生的私塾應該是不愁生源了。

窩頭禮數周全的將禮物呈上贈予先生。

給廖先生的禮物是比較特殊的,窩頭並沒有從他奶幫著準備的禮物中挑選,而是拿了一沓自己謄抄的書籍。

裏頭絕大多數都是關於童生試的,寫得異常詳細,窩頭還特地附了一份自己的想法。幾乎可以說,照本宣科的教學生,要教出秀才來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