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第5/6頁)

方氏默默的退到了一邊,用眼神審視了逃亡路線,隨時隨地打算奪路而逃,堅決不要被無辜牽累。

誰知,楊冬燕這一回竟沒爆發,只端茶請人離開。

在媒婆不敢置信的注視下,楊冬燕微微一笑:“你說你都把我家的情況打聽清楚了,那你知不知道,我二兒媳婦就是我娘家親侄女?”

媒婆:……打擾了。

送走了不速之客,楊冬燕卻完全高興不起來,扭頭看到方氏正打算開溜,立馬冷哼一聲:“你知不知道這咋回事兒?”

“不知道。”方氏回答得異常果斷。

“那就趕緊去打聽打聽,看看是哪個不要臉缺德玩意兒想拆散人家好端端的倆口子!”

方氏心說那我也查不出來……

“好的!娘您盡管放心,我一定盡快打聽清楚!”

給了這個保證之後,方氏總算得以如願的逃離楊冬燕的魔爪。

堂屋裏,楊冬燕盯著跟前的兩盞茶發呆。

她想起了上輩子,家裏發達了以後,哪怕王爺對她依舊很好,但還是拗不過皇恩浩蕩,往家裏領了人。理由就很可笑,因為她生老二劉誥的時候傷了身子,之後也沒能好生調養,導致沒辦法再生孩子。所以,抱著體恤功臣的想法,上頭才會賜下了幾個宮女,用來“照顧”永平王爺和王妃。

再後來,老三劉誠就出生了,當然還有兩個庶女。

楊冬燕很難形容自己當時的感受,反正也就那樣吧,橫豎她是發妻,是禦賜的永平王妃,跟前還有兩個孝順又能耐的兒子,日子還是很好過的。

等後來,兩個兒子都長大了,也娶了媳婦生了孩子,之後也都各自納了妾,府中庶出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了。尤其是時局穩定之後,放眼整個南陵郡,就仿佛納妾生庶子庶女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兒。

……完全不值得去大驚小怪。

可楊冬燕一直以為,那是在勛貴圈子裏,起碼在她的記憶裏,窮的時候沒聽說過誰家納了妾。

原來不是這樣嗎?

楊冬燕幽幽的嘆了一口氣,時間過去得太久太久了,久到她如今是真的想不起來老王爺的音容笑貌了。再說了,她當時都沒生氣,過了那麽久自然不會再去生這個回鍋氣。

可那種感覺要怎麽說呢?

就跟吃了餿掉的肉一樣,嘴裏留著味兒,哪怕漱了口,還是不舒坦。

“大郎二郎呀,你們老娘攤上難事兒了!今個兒啊,有媒婆上門來了……”

楊冬燕已經養成習慣了,她經常想起個什麽事兒,就絮絮叨叨的念叨著,也沒什麽條理和章法,因為直到這會兒,她還是沒搞清楚她到底是怎麽跟兒子們聯絡上的。

就是罵人唄,罵人兼絮絮叨叨的說話提要求,然後她就能拿到東西了。

只是這裏頭有個問題。

她並不想讓上輩子的兒子們知道她又有了別的兒子們。

道理很簡單,老王爺當年有了別的女人,就算她沒有真的生氣,但心裏不好受卻是真的。那麽,同理可證,要是她有了別的兒子,劉諫劉誥兩兄弟還不得吃味兒啊?

庶子劉誠不算,那就不是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她也從來沒放在心上過。可大牛二牛……

好叭,其實也沒太放在心上。

準確的說,她如今的心頭好是窩頭魏承嗣。

但不管怎麽說,楊冬燕還是跳過了大牛二牛,只說自己碰上的這個難事兒。也不是指望劉家兄弟幫她出主意,就是單純的倒倒苦水,就好似把難事兒說出來了,心裏就舒坦了一般。

然後……

她心裏是舒坦了,她就沒想過劉家兄弟會咋樣。

劉家兄弟啊,早在好幾年以前,楊冬燕管他們要面脂的時候,心裏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可因為那次之後,楊冬燕又歇了那份心,畢竟豬崽又白回來了,沒必要繼續用那玩意兒。也因此,劉家兄弟就將那事兒拋到了腦後。

直到這天夜裏,聽老太太說,有媒婆上她家的門了。

永平王爺一個鯉魚打挺,直接就從床榻上跳了起來。他這天晚上是歇在小妾房裏的,但比起久經考驗的王妃,那小妾完全沒經歷過這陣勢,嚇得連聲尖叫。

“閉嘴!”

很顯然,王爺沒心情安慰小妾,起身披上衣服穿上鞋子,就出門……找他弟去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他娘都要嫁人了,他還管小妾如何?這要是他娘願意不嫁了,他就立馬遣散所有的小妾通房!

好巧啊,劉二老爺也是這麽想的。

只要能讓老太太消停一些,要他做什麽都可以!

“二弟,你說是不是因為娘上次院試落榜了,她覺得讀書沒意思,所以就放棄了?”

“那怎麽辦?要不要我找以前的院試卷子,謄抄了給娘供過去?”

“你還可以謄抄一些上好的文章,讓娘多看看別人是怎麽答卷子的,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