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第6/7頁)

“哥你傻了嗎?娘還老找咱們要吃的喝的,也就這幾年少了。我還記得,最早那陣子,她天天要肉餅子吃。看來,這陰曹地府也是要吃喝的。”

王爺認真的思考了一番,他因為並不曾參與科舉的緣故,對個中的具體細節不甚清楚。

遂問道:“為何跛子也能參加科舉?陰曹地府不限制這個嗎?”

“不能吧?沒聽娘說,要不是先生腿跛了,定比、比我能耐。”劉二老爺終是沒能維持到笑容,覺得自己堂堂一個二榜進士,就這樣被侮辱了。

廩生在普通老百姓看來當然是很能耐的,別說廩生了,哪怕是掉榜尾考上秀才的,那不一樣是聰明人?

可在上等階層看來……

童生試年年都有,有些地方甚至是一年兩次的。也就是說,每年各地都有大批的秀才誕生,而廩生一般是排名前百分之五的秀才。

所以有啥稀罕的?

多少廩生倒在鄉試上?更別提就算通過了鄉試,後頭還有會試和殿試。

他呀,永平王府的劉二老爺啊!

堂堂二榜進士,翰林院侍讀學士啊!

結果在他娘眼裏居然還不如一個廩生!

就他娘的離譜!

至於為啥跛子也能成為秀才……

劉二老爺覺得,若是依著陽間的規矩,那麽只有一個可能,那人並非一開始就是跛腳,而是考取了秀才功名後才出了事兒。朝廷是不允許殘疾破相之人參加科舉,卻沒說已經考取功名的人還能因為某些意外而剝奪功名的,當然繼續科舉是不可能的了。

解了惑的永平郡王心裏並沒有多輕松,而是長嘆一口氣,拍了拍兄弟的肩膀:“走吧,去書房抄書去。”

早知道會這樣,他們就該趁著這兩年沒太多事兒,提前謄抄一些。

可他們又怎會想到呢?老太太真就那麽能耐的去參加了童生試,還以為那位就是說著玩的,抄了十幾本讓老太太隨便翻著當消遣,勁頭過了就該消停了。

誰能想到呢?

想不到的啊!!

劉家兄弟二人再度開始了抄書生涯,當然家裏其他人也不能放過。要知道,縣試、府試、院試涉及到的還僅僅是基礎書籍。院試是難了一些,但總得來說,哪怕考過了院試,那也僅僅是邁入了門檻而已。

接下來,還有浩瀚如海的書籍等著呢!

別說童生試了,便是像劉二老爺那般都考上了進士,入了翰林院的。可學海無涯真不是一句空話,如他都得經常看書寫文章,上頭每月都要求上交文章,每年都要考核。

總覺得吧,老劉家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經史子集指的根本就不是四本書,而是按照內容分的四大部類。

經部的主要著作就有十三部,這還不包括相關的著作。史部就是各類的史書,包括了正史、編年、紀要、雜史、史評、傳記等等。甚至還包括地理和政書,堆在一起,別說比人高了,那是比九層塔都要高的。

子部是指百家著作,儒家道家法家這些且不提,甚至還有兵家、農家、醫術、書畫等等。

集部則是從古流傳至今的所有詩詞歌賦,包括曲和小說,以及浩瀚如煙的評論。

……

絕望二字已經無法詮釋劉家人的心情了。

最要命的是啥呢?

書這玩意兒是不斷得在推陳出新的,光是南陵郡,每年出的新書就高達上千冊。

劉家人集體宣布自閉。

以前就想著,老太太念書是件好事兒啊,她生前是愛作幺,可那不是因為她沒文化沒見識嗎?書念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改變人的氣質,久而久之,老太太不就明事理了?

太!天!真!

就目前這個情況來看,在老太太明事理之前,他們人都沒了!

**

之後,楊冬燕陸續的拿到了幾本書,面對薄薄的書籍,她眉頭緊鎖,左顧右盼之後,又開始了罵兒子日常。

倒不是嫌棄書不好,而是嫌棄這個厚度。

試想想,她每天只能撈一樣東西,換成書籍也是一樣的,一次只能撈一本。那為啥不能將好幾本書捆在一起呢?不然,就在裝訂的時候,訂得厚一點啊!

“……別耽擱老娘學習!老娘今年六月底,還要去參加院試呢!”

於是,劉家人就知道了,原來陰曹地府也是六月底開始院試的啊!

再一盤算,他們整個人都不好了。

假如說,陰曹地府是六月底開始院試的,考完也就是七月初了,等放榜就是七月十日左右。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七月半其實不是百鬼夜行,而是類似於科舉小遊街?畢竟,在陽間這邊,鄉試、會試、殿試若皆為首名被稱之為大三元,而縣試、府試、院試皆為榜首則是小三元。

所以鬼節的真正意義是慶祝小科舉?

腦洞開到這裏,劉家人已經麻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