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改變世界的AI(第2/3頁)

而他身為《虛擬世界》前創始人的身份也讓他的一舉一動都無比醒目顯眼,輕而易舉的就走進大眾的視線。

無數星際網絡媒體從他被踢出SD公司後就一直追蹤他,到他欠下巨債更是無數人都感嘆他又上當受騙了,許多喜歡《虛擬世界》的玩家還倡導給他捐款,幫助他有可能會遇上的下一個合同陷阱。

等他解除了合同,背了違約金,自然又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推送。

還有人猜測假如現在《虛擬世界》仍在孔明手中,他賣掉遊戲能不能還清所有的欠債?

跟著他注冊公司,並在公司主頁上開始宣傳他的產品。

只有一個產品。

新的人工智能系統。

孔明站在中間,左邊是人造人,右邊是機械人,都搭載了他制作的系統。

他對著整個銀河系的人說:“從今天起,你們會忘掉其他的人工智能,只記得我的AI。”

他說,他的人工智能只有一條邏輯線,就是時間線。

這正是李林博士的做法。用最少的邏輯線來建立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系統。

但只用一條時間線,這就意味著缺少另一條邏輯線來保護人工智能,這可能會造成“小明”的悲劇重演。

孔明說他的系統已經突破了這個限制。

他的AI只有一條時間線。它只會記得誕生之初的時間,這個邏輯線是無法跨越也無法修改的,就像人類一樣。

而它誕生後,每一天都在學習。學習它接觸到的每一點知識。

這同樣也是李林博士的設計,人工智能每遇到一個人,每看到一件事,都會延伸出兩個可能,一個是0,一個是1,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是肯定,一個是否定。

假如眼前有兩條路,那走上去的那一條就是肯定回答,另一條沒有去走的路是否定回答。

任何一個人類站在路口也只能選擇一條路。

孔明說,他的AI是不會有兩個選擇的,非0即1,正是這個選擇限制了AI的發展。

他的AI沒有選擇權。

他的AI會從周圍人的反應中獲取信息,來判斷應該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前的人工智能,當它眼前擺著兩條路時,它需要選擇走上一條路;當它面前是十條路時,它只能重復進行選擇,直到最後只剩下兩個選擇時,選擇其中一條。

而如果是他的AI,它會一次獲取這十條路的信息,再進行一次選擇就可以得出結果。

這的確是一個進步,只是似乎沒有那麽偉大。

有人提出置疑。

也有人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項什麽樣的改變!

一個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僅僅面對十條路這樣的選擇的,它們的計算非常龐大,速度非常快。

而信息的來源也可以更加復雜。

對以前的人工智能來說,每次只能處理兩個信息。對孔明的AI來說,卻可以將復雜的信息只進行一次處理——這非常符合人類的思考模式!

一個人站在路口時,他會考慮的前方的交通燈要花多少時間,這條路上的路況如何,路上的車輛有多少,同路的人行有多少,逆行的行人有多少。

現在是什麽時間?

他一會兒要去辦什麽事?

他在這個路口要花多少時間?

他去辦的事要花多少時間?

等他辦完事是幾點?總共花了多少時間?

甚至還有一些無關的信息會一起匯入他的腦海。

身邊這個女孩子穿的裙子的長短;

旁邊這個老人會不會摔倒;

對面的那輛車是什麽牌子的?

這個路口有沒有警察?

路對面有一家店可以買到香煙;

他聞到了炸雞的香味。

……

等等。

那麽這個人下一步可能會去買炸雞。

也可能過了路口以後先去買一包煙。

他還可能因為過多關注身邊的女孩子而錯過交通燈。

他也可能為了避讓老人而換另一個方向走。

但如果是人工智能,它的思考就是直線。

它只會將眼前的事擺列成一條直線。

等交通燈。

過路口。

辦事。

回家。

正是因為人工智能的思考是直線式的,才會阻礙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孔明對所有人說:“他們會是一個調皮的朋友。”

然後他對兩個AI說話。

孔明:“早上好。”

穿著裙子的是人造人,她看了一眼手表說:“現在是下午。”

穿著牛仔褲的是機械人,他同樣看了一眼手表,問:“需要我為你做什麽嗎?現在這個時間,你需要我去買些晚餐的材料嗎?”

孔明笑著說:“現在確實是下午了,但我不想吃晚飯。”

人造人說:“你應該好好吃晚飯。”

機械人說:“沒錯,我們才不用吃晚飯,你是人,你必須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