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3/4頁)

皇帝面目陰沉,完全沒了平日裏的和煦,久久不出聲。太妃之病是鐘粹宮和麗芙宮透露出的風聲,因本就在算計之中,皇後也未阻攔。

等不到皇帝回應,又有禮部有人出列追問:“懿貴太妃乃是皇上生母,於大靖有功,還請皇上告知臣等,懿貴太妃是受了何刺激?”

奉安國公陳弦冷哼一聲:“皇上的家事,你們也要管?”

“奉安國公所言差矣,皇上家事皆是天下事,”都察院的禦史今天個個都能耐了:“大靖以孝治天下,臣等也是不想……”

“既如此,”鎮國公打斷禦史的話,回頭看向站在後的親家:“你把奉安老國公留書也拿出來,看他們有沒有那本事斷這家事?”就怕聽完了天家秘辛,誰都走不出這太和殿。

今兒陳弦還真帶了已逝父親的留書,稍作猶豫後決絕地走出至大殿中央跪下,從襟口出取出一陳舊的小竹筒呈上:“皇上,家父在靖文十一年已將太後自奉安國公府族譜中除名。”

“什麽……這……不會吧……”

一石激起千重浪,驚愕之後是竊竊私語,大殿之中沒了安靜。原還有些蠢蠢欲動的官員,頓時收住腿,不敢再摻和。

鎮國公前看看後望望,見有幾個聰明的已經閉嘴。知道今兒這出戲到位了,沒人再會把兩眼盯在鎮國公府了。

範德江呈上竹筒,皇帝並沒有要看,只冷眼望著百官:“你們誰想聽朕的家事可以留下,不想聽的現在就可以退朝了。”

“噝……”

抽氣聲不斷,鎮國公和奉安國公首先跪拜:“臣告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不為難:“準。”

兩人絲毫不留戀地退出太和大殿。他們一走,燕茂霖、六部尚書、武靜侯等等連忙告退。惠王、楚王也緊跟著退離太和殿。

不到半盞茶的工夫,殿下就只余恪王一位臣子,與皇上對視許久,終跪下:“還請皇上告知。”

皇帝冷嗤一聲:“拿去給恪王看看。”

端著一只方木盒子的天乙走下大殿,將慈安宮宮人的供詞奉到了恪王面前:“王爺,看過就算,皇上和您的臉面不能有汙。”

聽著這話,恪王心一沉,他已猜到了,但還是有些不信,自己動手打開盒子,一把抓地取了供詞翻看了起來。

“青天白日的大殿緊閉,皇後親眼所見,你欲讓朕如何?”皇帝氣息不穩,似氣狠了:“她倒好因著朕殺了那東西就病了,朱氏女不知內情一口咬定是皇後氣得她大病,實則是朕。是朕斥責了她,”壓不住氣,霍地站起側過身大喘了兩口氣,“是朕說她連葬妃陵寢的資格都沒有。”

恪王也紅了眼,怎會如此不堪?供詞才看了一半,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憤怒地將它們撕碎扔在地上。

後宮裏,皇後照常給太後請安。也不知是不是懿貴太妃的病警醒了太後,今日其說起話來極為慈和,面上有愁苦,但心緒平靜。

“年老了,什麽病都能找上身。慈安宮的宮人得敲打敲打,別讓他們作踐了太妃。”

李安好也嘆了一口氣:“兒臣記著了,因著太妃的事,皇上昨兒一夜都沒合眼。在這兒臣也請母後日後對待什麽事兒,都把心放寬了。年歲大了,咱們不要跟自己個過不去。”

太後沒點頭,但話是聽進去了。等會她得招姜蓯靈過來,給自己好好搭個脈。

出了慈寧宮,李安好聽說恪王妃進宮了,她也不急著趕去慈安宮:“先回坤寧宮用早膳。”

徐雅雯進宮,按規矩先給太後請了安,後去往坤寧宮。今兒沒有懿貴太妃的鸞車,走到坤寧宮,她腳底心都疼。見宮人在撤早膳,那心裏頓時就不痛快了:“母妃都病成那樣了,皇後還是如此好胃口。”

“本宮也不想吃,”李安好起身:“但這宮裏還有一大片事等著呢,本宮可不能倒,”走上前去,“也別在此磨嘰了,隨本宮去慈安宮吧。”

“母妃到底是受了什麽刺激?”徐雅雯不知今兒早朝能不能鬧開,但她是已經給皇後定了罪。

李安好上了鳳輦,也不叫徐氏同坐:“太妃是怎麽病的,等回了王府,你自己去問恪王,本宮是不會吐露一個字。”

轉眼上望,徐雅雯很聰明,見皇後面目冷然,心中一突,難道不是因為月例?走了足兩刻,才到慈安宮外。進了宮門,掃過庭院裏灑掃的宮人,她立時就發現慈安宮的宮人被換了大半。

不待走近正殿,李安好就見範德江杵在正殿殿門處,這麽早下朝,應是早朝上沒鬧得起來。

離老遠,範德江便迎了上去:“奴才給皇後娘娘請安,給恪王妃請安。”

“起吧,”李安好問到:“皇上和恪王在裏頭?”

範德江點首:“是,恪王爺本不想來的,但皇上讓他來瞧瞧,說是看一眼少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