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1875年, 法國巴黎。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百廢待興’。

與凱爾西前世的歷史相似又不同,拿破侖晚了幾十年出現。

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一度擴張到半個歐洲,但也終以滑鐵盧流放而告終。

之後, 其侄拿破侖三世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與伯父拿破侖一世在軍事政治上才華相比,人們普遍認為他平庸了很多。

但客觀評價, 拿破侖三世當政時, 法國進入相對穩定發展期。開始工業革命,經濟飛速發展。

然而, 幾年前普法戰爭爆發, 先挑起戰火的法國卻最終戰敗。與之相對, 普魯士借此完成德意志一統,而建立了德國。

德軍曾一度攻入巴黎,拿破侖三世被俘退位。緊接著又爆發了巴黎公社運動, 大量建築被毀,數月內更是出現無政府現象。

今年年初,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才正式成立。

凱爾西前兩次途徑巴黎僅是匆匆一瞥, 愛格伯特接手了有關城市布局對經濟影響的研究項目,前期調研的工作讓她有了深入觀察的契機。

巴黎並非一直是後世人們印象裏的浪漫之都。

19世紀中葉, 巴黎中心擁擠不堪, 各種工廠混雜在一起,汙水與糞水橫流讓城市十分不堪。

幸而, 拿破侖三世上位啟動了巴黎大改造計劃,任命奧斯曼男爵對巴黎對動了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手術。

六成的中世紀舊建築被拆除,開辟出寬敞林蔭大道以而讓主幹道網格化。同時創建全面地下排水系統,更計劃著手建設地鐵系統。

這次大改造能讓巴黎煥然一新, 但因為戰火戛然而止。

凱爾西看到的正是一個未完成式的巴黎,後來為人熟知的埃菲爾鐵塔, 連一張設計草圖都尚未出爐。

新的執政者上台,面對進行過半的改造工程,不可能照搬帝國時期留下的方案。

固然其已奠定了巴黎的城市新格局,但掌權者變更後,必會重新分配利益。除此之外,大改造的原計劃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遭人詬病點——對老建築的摧毀。

為此,巴黎續建工程的負責人邀請了不少學者,從不同領域提出相關建議。

愛格伯特作為經濟學領域的著名教授,受人之托,提供關於城改與經濟發展的一些參考意見。

“但也僅是參考意見,最終采納幾分都不受我們控制。也許,這是大家都不夠積極的原因。”

說話的正是M教授,他露出一抹淡淡的嘲諷,“如果挖掘出地下遺跡,那些議員能有幾人真正在意,為保留歷史建築選擇繞道另擇他址。”

與最初的想象不同,M教授並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數學家。

傑弗瑞·摩西,簡稱J.M.,宗教方面的考古學家。習慣讓人稱呼M教授,四五十歲的年紀,衣著考究。

他與凱爾西剛剛問候時,勉強說了些英語,帶著濃濃的法語口音。一旦得知兩人能用法語交流,不再多說一個英文單詞。

摩西主張保留歷史建築。他找上愛格伯特,希望能從保留古跡的經濟角度出發,給出一些參考意見。

議員們看在經濟價值的份上,或許能保留下更多古建築。

凱爾西卻知其中的紛爭不只於此,續建工程涉及到黨派之爭。

巴黎留下的古跡不少都與宗教相關,而法國境內天主教保皇派勢力強大,並未隨著第二帝國的死亡而消退。

尤其在教育界,七成學生接受教會的教育,神學仍是主要學習內容。

如今共和派執政,從普法戰爭的失敗吸取了經驗教訓。

認為必須擺脫教會控制,加速現代科學教育與全面工業革命,才不至於讓法國落後。

有的建築或古跡本身沒有黨派立場,但其象征意義則會引起一場博弈。

等百年後回望,或許不乏指責批判曾經的選擇,但當下黨派鬥爭激烈,容不得長遠之計。

摩西教授應該也看透一二,並未報太大的希望,只給了凱爾西一份文件。

“這些區域肯定是要改造的,但具體從哪裏開辟新道路,拆除哪些房子等等都沒確定。我想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也是這樣對愛格伯特教授說的。請你就此做一份前期調研給他。”

也許,最終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凱爾西粗略翻了翻,很好,差不多要走遍半個巴黎。

其中有些地方拆到一半,有些地方還沒來得及造新路,有的還是待動土。

“我明白了,會做一份全面調研。”

凱爾西準備多買一雙鞋。巴黎正在大興土木,很多道路都是馬車不通,未來一個月不得不步行深入大街小巷。

摩西教授沒有閑聊的興致,都沒再叮囑兩句,僅給了一個他的住宅地址。

“如果路遇施工隊挖出地下遺跡,或是有相關考古問題,可以來找我。我不在學校就在家,隨時都行不需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