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2頁)

老二比老大活泛,村長對他是寄予厚望的,二十二歲該說親找人家了,但老二眼光挺高,一般的姑娘看不上眼,夏家有四個女兒,夏禾跟老二年紀相仿,且夏禾這姑娘是個大學生,長的不賴,也是他從小看到大,貼心懂事,上孝順父母,下友愛姊妹,趙樹忠跟他媳婦都看上夏禾了,想討夏禾給自家老二做媳婦,但夏禾是個大學生,畢業後能當老師捧鐵飯碗的,還真不一定看得上自家小子。

都說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趙樹忠想做那個雪中送炭的,不管以後兩孩子能不能成,這個好感必須得拉起來。

“志民,咱們哥兩認識這麽多年,何必舍近求遠,我老趙多了沒有,幾千塊還是能騰出來的。”

這就是主動借錢的意思,夏志民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趙樹忠又提了一次,故意開玩笑說,“怎麽,不信我能拿出這筆錢來?”

夏志民連忙擺手說不是這意思,“我只是沒想到,這時候大家夥兒半路遇到恨不得繞著我走,就怕我開口,我知道你是好心,這個情我承了。”

“這就對了,要說整個村我最佩服誰,一是周三那小子另一個就是你,閨女考上大學不容易,以後就等著享福吧。”

周三是水柳村的村民,嚴打的時候就經常冒著風險做買賣,被稽查隊抓到過好幾次,等八十年代末上頭政策一改,周三就光明正大做起了生意,一開始走街串巷、擺地攤,後來在鎮上租了門面,現在生意已經做到縣城去了,家裏蓋上了村裏第一棟樓房,修橋補路沒少出力,給趙樹忠這個村長的臉面貼了不少金。

只要他走出去,別人就知道,他們水柳村的路是最平整最好的,石子路下雨天走也不起泥,他們村的橋也是最結實的,邊上圍著欄杆,不用擔心一不小心掉進河裏去。

村長既然答應了夏志民,就出面喊了夏志軍跟劉春萍到家裏,夏志民當面把錢還了,三千塊整,還添了十塊錢的利息。

夏志軍的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無措又羞惱的看著夏志民。

“志民你這是啥意思?家裏正是等著用錢的時候,你還我幹啥?”

不急著用錢也就不用借錢了,借了兩天就還回來還當著村長的面,這不是給他臉上難看嗎?

劉春萍難得坐在一邊沒開口,她性子再鬧騰也不是那種沒一點數的,雖然心裏覺著李秀琴喝藥尋死沒事找事,但確實跟她有點兒關系,而且她一直記著夏志民送李秀琴去醫院前看自己的眼神,刀子一樣,跟平常老實忠厚的形象差了十萬八千裏,讓她有些發怵。

由此可見,她慣常愛鬧騰,不過是因為沒遇上一個能給她點厲害瞧瞧的人。

夏志民堅持還錢,夏志軍不接,他就放在了夏志軍手邊的桌面上。

“為了這錢鬧出那麽多事來,早知道成這樣我是絕對不會開口的,本想咱們是親兄弟,理應比別人親厚,家裏有困難,先越過你去找別人恐怕你知道了會不高興。”

這話也是有緣由的,人情社會,講究一個親疏遠近,有困難肯定先找至親幫忙,幫不上再去找其他關系,夏志民借錢,如果不找夏志軍先找了別人,傳出去別人指定認為他們兄弟關系不和。

夏志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個錢當時自家媳婦不願意拿,是他好說歹說才說服了,誰想到後來弄成這樣,好事也成了壞事。

“這次是你嫂子不對,不該亂嚼舌根,她自己也後悔,我們準備明天去醫院看看秀琴,給她當面道歉,這錢你先拿著,什麽時候方便了再還,我們一時半會兒也用不上。”

夏志軍說的客氣,那邊劉春萍不幹了,一是她不願意去道什麽歉,另一個是還錢這事不能拖,萬一拖上十年八載的,兩兒子以後結婚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誰說用不上,浩子不得找媳婦結婚呐,結婚不得花錢?頂多半年,這錢肯定得還。”

劉春萍已經在給兒子夏浩張羅相親了,一旦相到合適的就要下定,家裏還剩萬把塊錢的存款,結了婚是夠了,可自己的錢自然是握在自己手裏才安心。

夏志軍剛說完就被自家媳婦扯後腿,氣的臉都黑了,村長跟夏志民呢,早就知道劉春萍是個什麽人,反倒沒放在心上,只是更加確定了一點,這個錢還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