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頁)

張雁聲甚至無法確定上輩子她活到二十一歲的時候,是不是已經真的長大了?也不知道那時候在國外的徐立晨又長大沒長大?

張雁聲指尖輕撫過筆記本的鍵盤,心中生出了些從沒有過的感覺。

這件事忽然就不僅僅是吃重生福利那麽簡簡單單了。

張雁聲覺得,這件事對她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她扣上了筆記本:“我要跟你說的就這些了,你回去湊錢吧,湊好了跟我說。”

等她站起來,徐立晨卻喊住了她,他猶豫了一下,下了決心似的:“你那個t給我一份!”

張雁聲看著他,嘴角翹起來:“回家我發給你。”

第二天張雁聲收拾好了一下樓,張寰就“嗬!”了一聲。

張雁聲感覺她這爹這兩天有少兒化趨勢,不太想搭理他。

張鶴翎“哇”了一聲:“姐,你今天看起來好像大人!”

張雁聲穿了正裝,化了妝,還盤了頭發。第一眼看去,的確不像是學生。只有再仔細看,才能看出她面孔的年輕。

早飯張寰吃得笑眯眯的,吃完了,載著張雁聲去了張氏企業的總部。

張老太太一身精神的職業套裝,已經為張雁聲專門空出了時間,還給她安排了一間會議室。

秘書幫張雁聲把她的筆記本跟投影儀連接上,然後退了出去。會議室裏只留下了老太太和張寰。

這兩個人都是張雁聲極為熟稔的人,一個可以輕松交談甚至稍稍撒嬌,另一個對他大聲吼張雁聲也不怕。

現在這兩個人都面帶微笑和目含期待地看著她。可張雁聲把鼠標滑到t上的時候,分明地感到了自己手心竟因為緊張而出了汗。

因為她知道她將要做的事,對她而言很重要。

她正要做的這件事,將要將現在的她和前世的她進行質的割裂。

張雁聲做了個深呼吸,雙擊點開了她準備的這個t。

“如果關注一下國外有名的科幻大片的話,會發現一個很獨特的現象。”張雁聲平緩開腔,“就是這些科幻大片裏看不到中國人的影子。很有趣,占地球人口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中國人,不會出現在西方人的科幻電影裏。因為西方人默認,中國人是不可以出現的,因為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認為中國人不科幻,如果出現在科幻電影裏,就使整部電影變得尷尬起來了。”

“但是中國人真的不科幻嗎?中國人喜歡看科幻電影嗎?科幻電影在中國有市場嗎?”張雁聲按下遙控器,t翻了一頁,出現了第一份數據。

“這是近些年國外的科幻大片的全球票房和中國票房。不難看出,在這些大片出色的成績裏,中國票房的貢獻是巨大的。”

“遺憾的是,這些吸金的科幻電影全部都是外國電影,我們中國到現在,幾乎可以說,沒有一部真能拿得出手的科幻大片。沒有一部可以和好萊塢比肩的科幻大片。”

“但這不是市場的問題,現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電影票房總額高達300億,誰是市場最大的贏家?”

張雁聲切換頁面,一組新的數據揭示了答案:“——科幻!”

“我們的市場喜歡科幻,只要是一部水平還差不多的科幻電影,就可以從中國市場完成吸金任務。甚至我們的市場對科幻電影的喜歡,已經到了渴求的程度。以至於那些並不是特別出色甚至有點糟糕的,比如這一部,這個系列的第五部 在國外的口碑已經可以說很爛了,但它在中國依然收割了15億的票房!整個系列五部電影在中國的總票房超過了60億,被稱作吸金怪獸。而一部優秀的科幻大片,它在中國的票房能爆到多少,是根本不可預知的。”

“由此可知,科幻電影在中國,擁有一個極其龐大的甚至可以說深不可測的市場。而這麽久以來,中國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大片,其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政策、人文、技術等等。”

“但是現在,這些瓶頸都在消融。近幾年,廣電的審核制度在不斷地與國際接軌,國內的特效公司也已經有了足以媲美國際的水平,在過去扼殺著國產科幻的因素都在消退。”

“於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謝東導演選擇了《走出太陽系》。”

“為什麽是《走出太陽系》而不是什麽別的小說?我得說,如果我是謝東,我也會選《走出太陽系》。”

“因為《走出太陽系》是它的作者大楊的經典代表作。”

“而大楊又是誰呢?”

“他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第一人!”

“可以說,在中國,只要是看科幻小說的人,就沒有不看大楊的。大楊,擁有著全中國數量最龐大的科幻讀者群!”

隨著張雁聲的講述,張老太太和張寰臉上那種看小孩子表演的神情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