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故國神遊(47)三合一

富察明亮尚且在愣神之中,那邊弘晨就叫弘暉了,“端爺過來瞧瞧,那是剛才說話的丫頭不?”

為了不惹人注意,在外面弘暉從不叫人喊他貝勒。於是,端爺端爺就這麽給吆喝起來了。他就在窗口坐著呢,能看見樓下。掃了一眼就看見從樓梯上下去的小姑娘。年歲不大,仿佛跟自己這身體年歲相當的樣子。只瞟了一眼他就收回視線,大腳的姑娘,多是滿人家的女兒。

不知道是誰家的格格出來聽戲來了,不過小姑娘能那麽斷句,也算是有幾分見識。

出了戲樓的小丫頭怯怯的,怕被姑娘責罰。這姑娘額前的留海半遮住眼睛,語氣卻沉穩的很:“以後斷不可莽撞。”

小丫頭趕緊應是,低聲道:“姑娘,得趕緊走了。再不走,夫人該責罰了。”

這姑娘嘲諷的笑笑,“夫人要留妹妹在京裏念書,送我去城外,我需要的采買的自然多,多耽擱些時辰也是有的。她不會這個當口拿我怎麽樣的。”說著,便燦然一笑,回身看了一眼戲園子:“況且,愚孝是要不得的。”

孝經裏,臥冰求鯉的故事被自己的繼母每每拿出來說教。但凡有錯,不是罰跪叫嬤嬤念這個故事給自己聽,更甚者便是罰抄這個故事,沒一百遍不能吃飯。

想起這個,她不知道怎的,突的就快意的笑了起來。假如埋子養母的故事能這麽解釋,那臥冰求鯉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有另一番的解釋呢?

小丫頭跟上馬車,低聲問說:“姑娘,你當真願意去上學?不回老家了?”

回福建嗎?

不回了!自己一出生便喪母,是被祖母養大的。祖母年輕守寡,養活伯父和父親。祖母需自己種田,養活兒子讀書。因此,祖母不給自己纏小腳。她老人家覺得,纏了小腳,有一天你連自己也養不活。因此,她是一直長在鄉下的。去年,不知道為何,好端端的繼母打發人接了她來,她也沒想多住。自己的同胞哥哥也一直在老家,奉養祖母,在書院裏教書順便打理家事。哥哥已經娶了嫂嫂,嫂嫂是一舉人家的姑娘,知書達理,人很厚道。在老家不知道過的有多逍遙自在。她原本是想著,過了年就回去。誰知道繼母要送自己去上學。還送去城外的書院,要住在那裏。

她的親生母親是父親中舉之前娶的,就是農家女。如今舅舅家也在老家,有那麽幾十畝地,可也過的安泰平和。後來母親沒了,父親娶的是翰林鄧大人家的女兒。老鄧大人在過年來自家的時候,數次說城外的書院有傷風化雲雲,被自己的父親岔開了。

她原本真信了這話。可看了兩出戲之後,她不信了。

什麽有傷風化?祖母若只如繼母這般,伯父和父親早餓死了。

回到家,便被父親叫了過去。父親的表情和緩,叫她坐:“去書院……都準備妥當了?”

“是!”

“去城外的書院,雖說有你母……有夫人的算計,但為父也是贊成你去的,因此不曾阻止。”

姑娘擡頭來,露出黑白分明的眼睛。

蔡新沒有避開,想擡手跟孩子親近親近,但……到底是從生下就被母親抱回老家養了,養的好像跟他這個父親並不親近。他嘴角翕動,然後露出笑意,“京城的書院,養的是嬌花。城外的書院,養的是翠竹。”他轉過身來,面色嚴肅了幾許,“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筆下的竹子不知凡幾,為父只愛二人筆下竹。一為現今在皇家書院做先生的板橋先生的竹,一位一無名氏所做之竹……”說著,將書桌上早已寫好的兩幅字遞過去,“拿回去好好看看。”說著,又取了一個荷包親手掛在女兒的腰上,“去吧,明兒叫管事送你進學。”

姑娘低頭看看荷包,又看了手裏兩幅卷軸,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荷包裏是什麽,她還沒看。但兩幅字她擺在書案上,打開了。

其中一幅寫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另一幅寫著:茅舍小橋流水邊,安居落戶自怡然。風摧體歪根猶正,雪壓腰枝志更堅。身負盛名常守節,胸懷虛谷暗浮煙。寒霜暑熱毫無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對著這兩幅字她看了半晌,突的眼圈紅了。然後慢慢的擡起頭,把眼裏的淚意逼了下去。

丫頭關了門,“外面沒人看著,姑娘快看荷包裏什麽?”

這姑娘解開荷包,從裏面掏出一卷子小額的銀票來,三五兩的有,三五十兩一百兩的也有。就這麽卷起來放在荷包裏。

丫頭驚喜了,“這麽多?夠姑娘幾年的花銷了。”

這姑娘笑了笑,把荷包遞過去,“跟祖母給的收在一起,用油紙包裹好。把東西都收拾起來,就帶從老家帶來的行李和咱們買的……還有這兩幅字,別的原封不動的放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