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故國神遊(41)三合一

為你單開一學堂!

這話所露出來的意思是什麽?想到這五花八門的學院以及更五花八門的課程,很容易就能猜測出來:在這裏,只要是你想學的,只要是有用處,都可以學。

你若是感興趣,那就單為你開課。

這叫什麽?這叫禮遇。

那個王錫琛特殊嗎?不!不特殊。要說出身高?不盡然!父親只是四品地方官,不低,但在京城這地方,連看都不夠看。要說有本人能力?年紀不大中了秀才算是不錯,但大清國這樣的秀才一抓一大把。這是只要有錢肯踏實的去學,又有人點撥就能過的。

考秀才,對於很多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來說,這不是非必要的。就像是劉墉這樣的,他是恩蔭考會試的。其實叫他去回老家去考,肯定也能直接過。他的出身在這裏放著的,而考這種試,秀才的功名縣令就能說了算,舉人的功名州府裏說了就算。只要不是太差,下面的人總會給個面子叫這樣的子弟過關的。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在官場上,彼此給對方行個方便就是了。誰家還沒有子侄要關照呢。

這也是導致這個階層固化的一個原因吧。

因此出身書香且官宦人家的子弟,只要肯學,那必然是能過的。

只能說這是個踏實聽話肯上進的孩子。而之前別人都沒出聲的時候他出生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這孩子的情商有點低。你擱在心裏說也不能露出來呀。

可饒是這樣,老聖人不僅沒有怪罪,還只為他一個人開一學堂。

他不是對此人有多關照,只能說傻人有傻福,正好被老聖人拿來當一塊標榜的招牌用了。

還有……這學是跟誰學呢?太醫?太醫可沒這樣的本事的。那麽能教他的只一人而已——除老娘娘之外再無第二人。

可……可男女有別呀!

這話擱在腦子裏,嘴裏打了幾個轉,也沒人真敢直啦啦的說出來。況且,他們也不是朝臣,更不是禦史大夫,便就是禦史大夫,老聖人也不是聖人呀!他又不管朝政,難道要上折子給皇帝參一本,叫皇帝去管管嫡母。

如此的話……孝道又往哪裏放?

這邊有些人還在那個圈子裏打轉呢,結果宗室那邊便山呼萬歲,高喊聖明了。

開玩笑,教人醫術怎麽了?這跟朝政有關嗎?只要不幹政想幹點什麽不行呀?對不!非得跟老聖人唱反調。你們對這位老聖人是不是有什麽誤解。不能因為他們叫你們來念書了,看起來也很和藹,你就真當他是菩薩了。呵呵!他要是菩薩,那一定是金剛菩薩。

這麽多人都喊萬歲,喊聖明了,那其他人敢吱聲嗎?不要命了!

行啊!那就……聖明著吧。

四爺看了看跪了滿地的人,想說什麽到底沒說。不能太急,得穩住,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潛移默化要比疾風驟雨來的更有效。

他起身朝裏面走去。學生才有序的被帶進來。

四爺站在上面,先生們站在正前方的禮台兩側。好些人都比較懵,這上面是不是該有一把椅子,好歹老聖人坐下,他們才好正式見禮。

禮,該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

儒院那邊還沒動呢,這邊弘暉看了邊上的弘晨一眼。

弘晨是十六家的老小,跟現在的永瑯年紀相仿。這孩子又被老十六特別教育過,因此,特別聽弘暉的話。進進出出的,一直都粘著。而且,這小子也有些小機靈,處的時間長了,總有些默契。弘暉一看他,他立馬明白,還帶著孩子一般稚氣的聲音高聲喊道:“學生拜見先生!”

他這一喊,原先在書院裏就學的那些孩子立馬見禮,就見他們不管站在什麽方位的,都是稍微後腿半步,行的就是拱手禮。

然後其他人才醒悟過來,有樣學樣,“學生見過先生。”

四爺在台上擡手,示意免禮,然後再微微欠身,還了半禮。

禮便成了。

弘歷站在最後面微微點頭,這是皇阿瑪要表達的意思吧。在這裏,他不是君王,只是先生而已。

四爺早知道弘歷來了,但也沒搭理。他說的是軍訓的事,“以後每年,開學之初,都有為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除非身體確實不適合訓練者,可提前提出來,其余人不得找幾口逃避。若發現偷懶者,記大過一次,列入档案,以後這履歷會伴隨你們一生。”

下面噤若寒蟬,但隱隱又帶著興奮。這跟直接許諾他們會得官職有何不同?

而文人也知道了,這事變更不了。

可為什麽呢?

難道國策有變?又要出兵哪裏?

四爺便道:“自古來,文官守城,成者少,敗者多。敗了開城投降的,言必稱乃是為了滿城的百姓不遭受荼毒。兵敗的,剛烈守節者,也不過是橫刀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