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故國神遊(32)三合一(第6/6頁)

弘晝就又笑:“孫大人身負聲望,直臣之名天下皆知。說起來也是三朝老臣,幾起幾落,晚年倒是隆恩更勝從前。朝中但凡有諫言,民間都言不是他人,必是孫大人所為。那歹人不假托別人之名,只托名孫公,想來也是因您名氣最大。”

孫嘉淦面色更加復雜,他曾說:這世上只有兩人,一人為利,一人為名。天下熙熙,皆為名利而奔波。當今曾問他,那你是名還是利?

他說:他這一生不貪,不求利,只為名而已。

就像今兒,站在老聖人面前,誰都不敢言先帝之錯,他卻前來慷慨陳詞。有人說他為名也罷,但從他這裏看,先帝確實是不該出現的。叫世人看來,自己當真是為了名不計代價吧。

這一刻,他跪下叩頭,然後起身,頹然朝後慢慢的退出,之後才轉身,腳步已經是踉蹌起來。

直到晚上,乾隆才過來,整個人充斥著一股子戾氣,“皇阿瑪,您告訴兒子……兒子究竟是錯哪了?”

林雨桐心裏嘆氣,乾隆帝從即位初,就實行以寬仁治國的施政方針,在短短數年內,完成了政治風氣由嚴變寬的轉變;在乾隆六年左右,他也發現只寬仁施政產生的一系列弊端,於是施政方針重又趨於嚴猛。在這種由嚴入寬,由寬復嚴的政策調整背景下,還是發生了一樁重大政|治案件。

“查!嚴查到底,這次,兒子絕不姑息。”他說的斬釘截鐵。

林雨桐馬上意識到,便是此案影響了乾隆的執政風格,而且影響巨大。之後的文字獄,便是從此事起的。尤其是對於此案,乾隆主導追查,查了三年依舊是沒有結果,而那一份偽稿,卻傳播極廣。甚至於後世對於乾隆南巡的諸多看法,依舊在受這份偽稿的影響。

寫這個稿子的人目的很明確,他就是想用這樣的方式影響乾隆施政。文字獄文字獄,從乾隆的角度看,這些文字獄並不是冤獄。

而自己和四爺此刻,就站在乾隆轉變的這個轉折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