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故國神遊(31)三合一(第2/6頁)

可也因著不走經營的路子,所以,織造局是需要費用的。是需要朝廷給錢才能維持運營下去的。裏面的每個工匠,拿的都是官俸。這樣的職位,就跟軍戶似的,一代一代的可以往下承襲。就跟接班制度似的,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織造局一代一代下來,成了一個利益的固化體。

別人看的興致高昂,林雨桐和四爺一行看下來,心裏卻沉甸甸。連乾隆的閱兵都沒去看。

從京城出來的時候,是正月十三,天寒地凍的。可等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了。天氣開始熱了。這一晃悠就是小半年。

再回到莊子上,林雨桐都有點不認識了。拐進只通往莊子的路,就能看見一大片建築。這便是書院。林雨桐和四爺的住處,也圈在了書院之中。原來的校舍明顯的是改過的,能作為客房用,不會再作為校舍了。

這校舍還沒有完全建造,不過剩下的都是細枝末節的東西。紅墻黃瓦飛檐高脊,說實話,這像是一個宮殿群。

永璜一邊將人往裏面迎一邊介紹,“如今只完成了規劃裏的十分之一。暫時能用,也夠用。如今圍墻都隔起來,後面在陸續建造,每年可用屋舍都會有所增加。那個是藏書樓,下個月就能完工……樹木是從山上移栽的,不是什麽名貴品種。花卉也多易活的刺玫野菊,並不拋費很多。”

四爺難得的誇了一句,“不錯。”

這小半年,肯定是一天都沒閑著。

剛回來的乾隆興致勃勃的也過來參觀了,誇了永璜和弘曕幾句,興致來了,他大筆一揮,“皇阿瑪,這書院就叫皇家書院,如何?”

林雨桐:“……”宣紙上這四個字已經落下了,還能說什麽呢?

再想想,雖然皇家書院這名字直白了些吧,可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足夠的吸引人。再想想,國外的好些大學還叫什麽皇家什麽什麽學院呢,那又如何呢?這名字要是能保留很多年,再過幾百年,但願它也能是一所世界級的名校。

因此,誰都沒有在這上面跟他爭執。

乾隆一高興,不僅連夜叫人給將巨大的匾額送來了,更是下了一道旨意,為了提高這個書院的档次,人家說了,不論是皇室宗親,還是官宦子弟,亦或是寒門出身,非優者不錄。凡是在書院出身,持舉薦信可候補官缺,吏部當以優先酌情安排。

這旨意一出,上下嘩然。想做官要個出身多難呀?科舉又何止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且是三年一次。真覺得一半都是在拼運道。

可只要能去書院,顯然就是一腳邁入了仕途。這總比考科舉容易多了吧。

別說寒門子弟有那讀書沒出頭的心熱,便是八旗子弟,皇室宗親裏,也總有沒門路沒途徑,又實在看不到前程的,想過來試試。

他在上面下旨意的時候很爽氣,卻不想想,書院是只有教舍就成了嗎?先生從哪裏來呢?

翰林院的大儒不少,但是那些是四爺需要的人嗎?

乾隆過來的時候訕訕的,這個月宮裏剛剛添了十阿哥,他心裏暢快,這不是多喝了幾杯酒,當時有些醉意上頭。再者,他也確實是想拍拍這邊的馬屁,南巡一路,他觀察了皇阿瑪一路,對皇阿瑪的有些想法,他心裏多少有數。雖然從心裏來說,覺得有些想法天真了些,但是……在小範圍內叫皇阿瑪去折騰,將一切都控制再可控的範圍內,他覺得沒什麽不能縱著來的。

沒想到這個旨意一下,好似拍的有點急切。他也大方的很,“皇阿瑪,朝中這麽多官員,從上到下,只要您瞧上的,兒子給您調過來。”

能當官的,做不了學問。要你那些人幹什麽?

可乾隆怎麽也沒想到,他阿瑪找到的第一個先生,這麽出人意料。

距離莊子有個幾十裏的一處石場,一群瘦骨嶙峋短葛掛在身上的漢子嘿呦嘿呦的擡著石碑。灼熱的太陽掛在頭上,汗滴順著臉頰往下流,砸在石板上。這是一處雕刻石碑、石獅子,一切石頭擺件的石場。

馬車緩緩過來,管事就笑著迎出去,以為來了大買主。

卻不想馬車停下來,精幹的車夫跳下馬,就見從馬上下來父子二人。一個三十歲上下頗有威儀的男子,帶著個粉琢玉器的七八歲的男孩。這人一瞧,就不是小管事。他忙又恭敬了幾分,“這位爺,小的是這兒的管事。您看,這臟兮兮的,大熱天的,還帶著位小爺。要不,您那邊請,那邊有樹蔭,涼快。”

四爺‘嗯’了一聲,順著管事所指的方向過去了。樹蔭下放著長桌子,桌子上一個茶壺一摞子碗。不等管事把這些收拾幹凈,四爺就坐下去,問說:“你這裏是不是有一叫劉三哥的?”

管事愣了一下,然後點頭:“對!是有個叫劉三哥的。”他朝石場的方向看了兩眼,“小的這就將人給您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