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故國神遊(5)三合一(第5/6頁)

別說那麽大年紀的張廷玉了,就是弘晝,臉都白了。

那呵斥聲還在繼續,“你張廷玉,皇考在世的時候,你也不過是幫著擬旨的小官小吏。自從朕登基,十五年來,你毫無建樹……朕姑息你,不過是看在你一大把年紀,在朝廷混了這麽些年差事……”

弘晝趕緊就攔:“萬歲爺,您息怒!”這話說的著實是刻薄了!

張廷玉是老淚縱橫,誰能想到,習了一輩子臣術,到最後一敗塗地。

他這邊還怔愣呢,那邊就有東西砸了過來,“你看看,這是配享太廟的人,你張廷玉現在告訴我,你有什麽資格跟這些人比肩。”

可張廷玉配享太廟,是先帝爺恩旨的。

張廷玉此時,卻當真是無法再言語。這個快八十歲的老臣伸手,一下一下的打自己巴掌,一句又一句的‘老臣昏聵!’。

弘晝心裏愧疚的不行,怎麽想起把他給折騰來了呢?他給太監使眼色,趕緊給太後遞個信兒去呀!

有小太監悄悄出去了,可這有用沒用他並不清楚。他沒有一刻不盼著,要是那真是皇阿瑪該多好。可管管四哥吧,他這顛倒黑白,動不動就翻舊賬的毛病是要把臣下都逼死的呀。

弘晝這會子是真替張廷玉冤的慌。其實,乾隆三年,張廷玉就請辭了。

這是個特別知道進退的人。新皇登基,需要扶持的時候,他不能走,否則就是要挾新帝。兢兢業業的輔佐了兩三年,新君皇位也坐穩了,一切走向正規了,張廷玉請辭了。那時候虛歲說起來他都是六十六七的人了,他說精力不濟,眼花,寫字手都打顫了。而且,開始健忘,吃的少了,睡的也好了。以身體不好的緣由請辭,但是這位萬歲爺給駁回了。

張廷玉呢,輔佐了康熙雍正兩朝,又在乾隆新君初立的時候幫著穩定局面。他就覺得可以功成身退了。而那時候的萬歲爺離不了張廷玉的,因此不放人家走。

可到了鄂爾泰死了,自家四哥又瞧這個幫他掣肘鄂爾泰的人不順眼了。於是,扶持了年輕的訥親,將張廷玉排斥在內閣之外。剛好,又趕上張廷玉的長子病故,白發人送黑發人。各種打擊之下,張廷玉的精神是大不如前。也確實擺出了姿態,就是不想幹了。在衙門,誰說什麽他都說好。有個屬官來告假,說我爹死了,他也回人家‘好好好’,別人都笑,但他像是沒覺得一樣。人都說張廷玉昏聵了,可弘晝覺得,張廷玉還是想走。他感覺到了,再不走,一輩子的清名就完蛋了。

可自家這四哥就是假裝看不見,就是不放人。

乾隆十三年,張廷玉又堅持請辭,說他都七十好幾,快八十了,請求榮歸故裏。自家四哥是怎麽說的,說:“卿受兩朝皇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能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張廷玉就說,宋、明兩朝都有配享太廟的大臣乞休回家的,更何況,七十懸車乃古之通義。

這話也沒錯。老子曾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二引退,於國於臣都是好事。

可這話不知道怎麽就又叫自家那喜怒無常的四哥不痛快了,罵張廷玉,大致的意思是,你快八十了你就得退休了?你就得回家去享福了?你舉這個例子那個例子的,那你怎麽不學學人家諸葛孔明呢?學學人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這就很不講道理了!就是人家不幹死不算完唄。

他還不光是在宮裏罵,還下詔罵,罵的天下皆知。

張廷玉一輩子順風順水的,結果老來得了這樣的結果。走也走不了,中樞又排擠,那麽多人看著皇上的臉色行事,動不動就參奏。他的日子有多難過可想而知。

後又趕上皇後病逝了。皇帝這狗脾氣從那個時候起,就更糟糕了。張廷玉也是絕了,再奏對的時候就顛三倒四,一副昏聵的樣子,自家四哥總算開恩了,答應叫他乞休了。結果張廷玉臨了了,辦了一件糊塗事,那就是請求自家這四哥,說臣這一走,怕是就回不了京城了。等老臣將來死了,配享太廟的事得作準,這可是先帝給臣的恩典。

然後壞了,又把自家這四哥給惹急了!哦!你給我皇阿瑪當忠臣,康熙時期,你就是隱形的四爺黨。到了雍正朝,你跟我皇阿瑪是君臣相得啊!怎麽?朕做了皇帝了,你今兒請辭,明兒請辭的,不想給朕幹。是!你是忠臣,但卻不是朕的忠臣。我皇阿瑪是說了叫你死後能享太廟,那是皇考的聖旨,我不敢違抗。但是張廷玉你得知道一點,我現在就算是答應你了,可你也別忘了,那魏征的墓碑還是被唐太宗給砸的。

言下之意,叫你進太廟,我不願意,可我會遵旨。可你進去了就無憂了嗎?真能叫你進,也能叫你出。那時候你都作古了,身後的事你現在求保證,你求的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