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清平歲月(59)三合一(第5/6頁)

這事大姑爺倒是回去問了,後來瓊姐兒才說:“……我家那小姑子被我婆婆慣壞了。這事傳出去都丟人……是她想攀附高門,結果跟人家暗通款曲……那邊怕是有意接近,她也就順勢接住了。康王府沒聲張,主動上門求親,反倒是賀家欠了人家的人情……”

沒地方說理去。

到了這份上,這親事成不成的也就那樣了。賀老爺子沒把孫女直接送到庵堂裏剪了頭發做姑子,那是對這個姑娘最大的仁慈了。至於嫁出去以後……嫁出去了就能決定賀家的立場了?那絕對不會!

因此,賀家被康王府算計這事,瞧著吧,還是會有意無意的透漏出來的,得叫人知道,賀家是多無奈。

但這事對大局是沒有影響的。

唯一因此而改變的,就是康王絕地起復,抖起來了。一心的大操大辦起了萬壽節。

銀子從哪裏來?

商家有的是!

路六爻坐在四爺的書房,“這康王也忒的大膽!出五萬兩銀子,就能保證商家女進宮封得貴人。十萬兩銀子,就保證叫商家女做大皇子的側妃。這幾天,拍著見康王的車馬能把康王門前的路給堵的水泄不通。這麽鬧下去,還怎麽得了?”

可這種事,一個心甘,一個情願,誰攔的住。

唯一要操心的是,這萬壽節,侯府得覲上點什麽。

眼前這萬壽節就在眼前了,四爺將桐桐準備的東西,什麽抄寫的佛經之類的東西,全給送到許家,叫許時忠代為呈上。至於金家,關門謝客!

宮宴肯定不去。

第一,作為侯爺的金匡病了,連床也起不了,話也說不了。

第二,作為世子的金伯儀是個美人燈,如今這不是天熱嘛,所以中暑了,起不了身。

其他人,除了打仗著的金老二,身上都沒官沒爵的,沒有進宮的必要。況且,金家上到老太太,下到一歲多的孩子,都在家給前方的金老二祈福呢。這個是在佛前許下的冤枉,得做七七四十九天,絕對不能打斷。

躲了一個幹凈利索。

李昭並不知道壽宴辦的到底有多大,只以為比往年大一些,除了宗室,再就是朝中的一二品大員。

誰知道康王是把能驚動的都驚動了。

什麽戲班子雜耍班子,各種的金銀玉器古玩字畫,十分豪奢的往宮裏搬。

不光是李昭這邊,就是皇後那邊,文氏這邊,以及受寵的不受寵的躲在犄角旮旯的嬪妃,都得了人家的好處。

康王甚至還貼心的替大皇子太子和小公主預備了那邊進獻的壽禮,當真是再妥帖不過。

這些李昭並不清楚,還拿著冊子,想著給誰體面。文氏就在邊上,他還跟文氏商量,“宜安遠,就不攪擾他了。不過得給老四體面,叫他帶著他媳婦和幾個孩子,進宮來吧。他大哥我是知道的,風一吹就倒了。如今天熱,日頭毒,就不叫他受罪了。”

文氏推了,“金家來不了!老太太做了個夢……金家在家祈福呢……”

李昭臉上的笑就收了一些,只有夢見的不吉,才要在家祈福。這種事,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淡淡的說了一聲,“那也罷了……”跳過了金家。

正日子那一天,李昭坐在新造的龍椅上。這龍椅能擡著走,銅造的,外面是包了一層金。但這種高高在上的威嚴,真是久違了。

李昭今兒心情好,誇康王,“這次的差事辦的好。”

大殿裏山呼萬歲,叫他很有些意氣風發。

等君臣過了禮,一件一件的往上送壽禮。皇子皇女送的當真是件件都在李昭的心坎上。三個孩子,大的癱了,兩個小的還沒斷奶。這東西是誰操辦的。

越發覺得康王體貼。

等到見到許時忠和賀家的賀禮,他的興致全無。許時忠給送了一本據說是絕版的好書,裏面記錄的都是歷史上所有明君的事跡,別管事跡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此時送出來,這勸誡的意思不言而喻。

到了賀家,賀家送了一本由賀相親自抄寫的一本先帝語錄。先帝說過的話,做過的批示,撿了很多教訓人的話抄錄了下來。這是幹什麽?這是借著先帝的手教訓我是吧?

等再看了由許時忠轉交的金家的賀禮,李昭的脾氣差點都壓不住。

佛經?

什麽意思?叫朕修身養性唄。

你們這是要什麽嗎?

邊上要不是康王和文氏拉著,他當場能把這些東西甩到許時忠和賀相的臉上。

康王就打岔,“賀相到底是賀相,我往常夢見父皇,音容笑貌總在眼前。想起父皇當年的教導,常是淚濕衣衫。想著再用這些話訓導兒孫,可零零碎碎的,竟不知道從何說起。賀相這個禮送的好!陛下,這書還得允臣謄抄才是。將來必定叫子孫後代,代代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