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清平歲月(11)三合一

將信封好收好, 李誠主動說去了瓊姐兒, “……一直在我家的莊子上跟嬤嬤住著的,你放心,不會出任何岔子。”

可到現在還住在莊子上, 已經是出了最大的岔子了。

那賀家……怕是沒叫孫子回來。

四爺的眼神暗沉沉的, “賀家那邊不用送了, 便是賀知庭回來,也不必叫瓊姐兒回去。不過這生產,還是要叫賀家知道的……”

否則孩子生下來這身世還不得由著人胡說。

李誠心裏有數呢, 連連冷哼, “賀家那老東西, 就是個滑不留手的……只怕你這封信送回去,他就得變了態度。”

四爺冷哼,不發一言。

李誠便知道, 這是真的惱了賀家了。

兩人再說了什麽姑且不提,且說金家大房老二金孝回去,想起金季常在鎮子上的反常, 便想去書房跟父親說一聲。卻不想剛出門就碰到金忠那邊的人,手裏捧著什麽東西, 用紅布蓋著呢,見了自己明顯躲了一下。然後見了禮朝大房那邊去了。

要擡步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 就見那托盤上寫著一個‘正’字。

這家裏家大業大的,八個兒子,東院的房子其實是不夠住的。長輩住一個院子, 長子住一個院子,剩下的都是兩三家擠一個院子。

他們兩口子住正屋的內間,另一側的書房,閨女們住。老三和老四各住東西廂,然後也是一樣,閨女住另一個隔間裏,三家的小子混住在兩邊的角房裏。這是自家沒有妾室,像是其他房裏,有妾室的,都是妻妾一屋一炕的住著的。想想那個吵鬧啊!今晚跟這個睡了,明晚跟那個睡了……女人家整天為這個生氣,吵起來男人夾在中間受夾板氣。眼看小輩又大起來了,這婚嫁還需要房子,這又該怎麽安排?

人亂糟糟的,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家裏的東西,總是就用混了。於是想了辦法,誰家的東西,這都是帶著字號的。正院那邊是‘正’字,然後是一二三四的依次排開,從吃飯的碗到出恭用的馬桶,都帶上標記了,就錯不了了。

帶著那麽些個東西,用正房的托盤托著,然後往大房去了。

不用問也知道,一定是又補貼大房了。

住在這屁大點的地方,人就是沒有隱私。也不是說這邊不孝順老太太,實在是這麽大的宅子,住不下這麽多人。西院那邊要是能用,這倒是能倒騰開。可那邊的房子就是得那麽空著,不能用,要不然唾沫星子得淹死人。

所以,這就是大房總是找各種借口住在外面的原因。沒人樂意回來住,不敢怨自家的爹娘,那就只能埋怨老太太,埋怨二房。

自家爹身體康健,啥事都親力親為,家裏誰也不知道家業如何,攢下多少來。反正各家每月五兩銀子的開銷,少是不少,看你怎麽算了。自己一兒一女,不養別的女人。就一家四口過日子,老丈人那邊是比較踏實的小地主,當年給媳婦陪嫁了五十畝地,一個小磨坊,鎮上的鋪面一個。所以,自家的開銷肯定夠。糧食家裏供應,其他的收入足夠日常開銷,家裏給的月例銀子一般都是委托給老丈人,每年給媳婦的嫁妝裏添上幾畝地,這十多年積攢下來,也攢出個百十畝的莊子。這在兄弟們中間不顯山不露水的,屬於還過的去的。可這馬上就面臨個問題,自己閨女大了,得出嫁了。自家兒子也大了,得說親了。這兒女的親事不能馬虎對吧?手裏攢的這點家當,給閨女出的陪嫁,還沒老丈人那個小地主嫁女兒陪嫁的多呢?

媳婦在家裏整日的念叨,還怕隔墻有耳叫人聽見了笑話,又把聲音壓著低低的,那就更不能聽了,跟碾小米似得,煩死個人。

這才進門,本也不著急去找父親的,誰知道這女人又絮叨上了,他煩的不行,這才急著出來。可這一出來,就看見這個,心裏怪不得勁的。

別看兄弟八個,可也只老大是從大太太肚子裏爬出來的,其他的……當然是庶子。

大太太的脾氣可不怎麽好,小時候自己就養在她跟前,那個打少挨了嗎?大冷天的跪在雪地裏的時候都有,差點沒把小命給凍沒了。這些事,只自己跟老三深有體會。那是為什麽被太太罰的,還不是替老三背黑鍋。因著這件事,老太太插手了,說了,以後若是有男孫,就不能嬌慣養在內宅,得出去跟武師傅學本事去。若是生了女孫,就給她送去作伴。結果並沒有生下女孫,一水的男孫,他和老三是先被送走的。可兩人並不難受,在山裏的莊子裏,雖然不得自由,師傅教的嚴,學不會或是不好好學也要挨打,但這種的打好歹是逼著自己學了本事了,可落在主母的手裏,那真是一個都甭想活著。

在武師傅那裏,兄弟幾個忘了出身,忘了不是一個娘生的,處的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