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清平歲月(5)三合一(第3/6頁)

這個方位描述,給四爺的感覺好像是鐵嶺附近似得。又像是紅樓裏的黑山莊所在的大致位置,記得烏進孝孝敬的年禮,包含了各色的野物,還有活蝦幹蝦,又有松子榛子。這肯定是靠北,且靠海的地方。

如今這個文定山也有點那個意思。而且,金家住的地方不叫村,叫山。

文定兩個字,只怕是後來給改的。

他就問:“文定山只金家?”

“那不是!”金一錢抿了一口烈酒,辣的直吸溜,趕緊塞了一口菜,只覺得從沒有過的爽口,“多是金家的族人,不過金家原也不住這裏……嗐!現在跟常四爺您說這個,也不打緊。當年遇到兵禍,金家後生都跟老侯爺一樣,殺兵自救。可這兵是朝廷的兵,民殺兵,這是死罪。後生們殺了人了,不敢回家了,幹脆就在山上住下了。避過了風頭,就偷摸著把家裏人都接了來,在山上安家。”

就是落草為寇的意思。

祖上當過土匪,怪不得老太太和金匡都把這一茬給隱下了。

這跟當皇帝的把不光彩的那一段掐了是一個道理,四爺特別能理解。只叫金一線接著往下說。

金一線就繼續道,“當年老祖宗還活著……”

是說老侯爺的爹,金匡的祖父。

“老祖宗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多撒出幾個後生出去,犯事留個後手。一共出去了五個,包括老侯爺在內。當時老太太懷著大姑奶奶,也是應了這個事的……那樣的亂世,活著最要緊……”

只怕老祖覺得老太太懷的是小子,把兒子撒出去,把孫子留下,兩廂保險。卻不料兒子一去斷了音訊,兒媳婦生了個閨女。

金一錢就說:“果然,當年撒出去是對了。老侯爺封侯拜相……文定山這就是民不是匪了……咱們家大爺,本也是過繼的當年山上大頭領的小孫子……”

意思是,捆綁的更緊一些,以保證這麽多族人的利益。

而老侯爺又堅信留後手的重要性,默許了這件事情。再加上對原配的虧欠,過繼一個兒子給她養老,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剩下的不用說,四爺就懂了。原本頭領那一家,就算是退到一邊去了。這邊由著老太太當家,其實還是由著這邊大爺當家。兩家其實是一家。

“再加上當年,這山裏確實是收留了不少人。您可看了,這地方易守難攻,再加上後來我們這些老親兵們被老侯爺安排回來,在這裏成家立業,繁衍子孫,如今,咱們也好幾百戶人呢。”

也就是說,這些老親兵和當年的山上的‘土匪’,不是一股勢力。用老親兵融合這裏,分化這裏……不能叫一家獨大。到了如今,只要收攏住兩撥人,這裏才是金家的地盤。

這裏占著地形優勢,又因文定侯的緣故,來回回旋的余地較大。遇上世道好時候,入仕是一條路子。遇上世道不好的時候,回來耕讀,亦可傳家。再趕上亂世,關上山門,這裏自成一體,上山可為匪,下山可為民。

這也就是家族聚居的好處。

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四爺就安排了采買的事,叫他牽線搭橋。這事容易,金一錢滿口的答應了。

四爺回來就說:“是好是歹,這個冬天得叫好好的先過了。炭火走公中銀錢……”

林雨桐便明白,自家人口多,需要的也多。便是占了便宜,因著他們都吃藥的吃藥,花費不小,誰也不能提出異議。

晌午飯吃過了,林雨桐也得忙了。家裏使喚的嬤嬤不好使了,這些人都想回京城,所以,這各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都是得需要人手。林雨桐就先去了三房,叫上孫氏,再一起去大房那邊跟小徐氏商量。

這婆媳倆正吃飯了,那爺倆睡下去沒起,結果那倆嬤嬤給她們自己做什麽吃的,就叫小徐氏婆媳跟著吃什麽。

見這妯娌來了,這婆媳也趕緊放下筷子。門口連個守門的都沒有,進來人也都不能知道。

孫氏就說:“……我那院子那兩個,也是活祖宗。我是把鞋上小米珠摘了一顆,才給我做飯的。”

抄家抄的,身上沒啥東西了。也只繡鞋上,沒人查抄,倒是應急了。

小徐氏請兩人坐了,“我也尋思著,得買上兩人來。別的不說,廚房得一個,灑掃漿洗得一個。平時就住在前面的門房裏,好歹能看個門戶。”

林雨桐卻搖頭:“如今不同以往,以前,是朱門大戶,家裏買人朝廷也是許的。原本府裏就有上面賞賜的奴仆上百。現在,咱就是平頭百姓。開國之初,就頒過旨意……”

這麽一說,小徐氏就悚然一驚。舉人往上,這才有買奴婢的資格。像是縣令,最多也就能有能買兩房下人。

當然了,官方是這麽規定的。一般都沒人遵守,商戶人家小地主家,人家一樣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