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清平歲月(4)三合一(第5/6頁)

白氏如坐針氈,起身後也像是犯了大錯,如今吃飯都難,偏她不足興。

林雨桐硬了給塞過去了,“行了,收起來趕緊都去歇著吧。明兒的事明兒再說。”

這才把幾個孩子給打發了。白氏跟璇姐兒住,那邊哥仨住。哪怕是到了生地方,也暫時沒有憂心的地方。

躺下了,林雨桐先看四爺的傷,又給上了一層藥,叫他趴著晾著,兩人才有工夫單獨說話。

林雨桐先問四爺“這以後靠什麽過活”

做官沒戲本就是犯官之後。要是沒記錯的話,三代不許科舉。也就是說,從金匡這一輩而算起,一直到琨哥兒這一輩,都不能參加科舉。想走這條路,要麽,是金匡起復,要麽是等白氏肚子裏的孩子那一代再看。反正暫時這一條路走不通。

亦或者說是造反

造啥反呀文定侯傳到金匡這裏,才第二代。這天下承平了才多久若真是生逢亂世,那順勢而為,沒有不可的。可天下平定,亂的是朝堂,不是天下。能為了這個,重燃戰火嗎四爺和林雨桐沒當皇帝的癮,在知道大概的背景之後,壓根就沒朝那個方向想過。別用朝堂亂作為借口,其實,朝廷什麽時候不亂了不亂的,那能叫朝堂。那一朝,沒有君君臣臣之間鬧出這樣那樣的事來都不新鮮了。朝堂的事自有人按照朝堂的規矩去辦。但誰要是敢叫生靈塗炭,那誰必然先玩完。

所以,這一條路,直接給斃了。

要麽等待時機,看看金匡會不會被起復。要麽就是安貧樂道,小富即安。

這起復吧,要是四爺想,應該也能辦到。且不會太難。可金匡呢他是怎麽想的四爺不是主因,金匡才是。所以,你就是一身的本事,一肚子裏的主意,但架不住人家的主意也正。

四爺就說“咱們得做好小富即安的準備。”

可小富即安,通過什麽才能達到小富呢

經商不行那位王氏老太太在祠堂說了,金家以耕讀傳家。

耕讀傳家,便是不能沾商賈之事。老太太到這個歲數了,明顯不是個沒能為的人,可依舊堅守著清貧,連口腹之欲也不貪你說,這麽一個人,能允許後輩做商賈嗎沒戲

從古至今,職業無非就是士農工商。

仕途可能走不通,商賈不能沾染。只剩下農和工了。

農當然也行,但問題是,自己明顯沒有田地。因為每分家,金匡也不會給分家的情況下,屬於自己的田地不要想了。有的就是五百畝的作為祭田的那點地了。

還有就是工工不說其社會地位,就是如今的身份吧,你弄出點東西再給傳到朝廷,得不償失。現在要做的就是蟄伏起來,最好就人家忘掉還有金家這一家子人才是最好的。要是再掀起風浪,自己和桐桐是能跑的,可這老的老小的小怎麽辦呢

別忘了,那商隊還因為被訛上殺人命案被堵在路上呢。也不知道現在解決了沒有。

再者,四爺隱隱覺得,事情只怕是有點深。金家老二死的蹊蹺的很,這次路上又屢遭算計,可金匡卻當什麽都沒發生一樣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顯然,這老家夥是寧肯把那些不甘都壓下,也要甘心在老家這地方貓著。

這裏面必是有什麽別人不知道他也不方便對人說的緣由。

連他都縮了,四爺就更不會往上撞了。

所以,工最好還是別輕易的沾。

這麽一算下來,竟是連謀生的途徑都沒有了。

林雨桐都泄氣,“真淪落到不能養家糊口的地步了”

胡說我能讓你餓著嗎

四爺頭枕在胳膊上,眼裏竟然還帶了幾分向往“這村裏的位置選的不錯,群山環繞,只一面跟外面相通,靠著山還怕餓死人”

吹牛就跟你的手段有多高明似得。

四爺便笑,“往東走一日,便是海沿子。再不行,我帶你打魚去”

越說越來了是吧

我跟你說正經的呢。

就跟誰說的不是正經的一樣。四爺拉著她睡覺,“睡覺睡覺,我心裏有數著呢。再不行,咱就去山裏開荒了。”

誰開出來就是誰的。連國家的都不是,更不是家裏的了。

林雨桐信他的鬼話

被他這麽三打攪兩打攪的,還真有點犯迷糊了。快睡著了,才想起來問“文家不能接親呀”

“那小子不樂意。”四爺說了這麽一句。

不樂意呀

再想問,瞌睡實在是擋不住了。外面呼嘯的風聲吹的人心裏發寒,屋裏也沒那麽暖和。胳膊放在外面還是會冷,躺在被窩裏,覺得鼻子都是冷的。只能往裏鉆,再往裏鉆。

後半夜被窩明顯沒那麽暖了,炕下的火該是熄了吧。

林雨桐往四爺的懷裏鉆,覺得他身上暖的不得了。而另一邊,大房一晚上,咳嗽聲就沒停歇。燒著木炭,覺得有些嗆人,會咳嗽。可不燒吧,又冷的邪乎。這一受涼,咳嗽的就更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