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5/6頁)

但只有幹過才知道,家務活看起來似乎挺簡單的,但卻並沒有那麽輕松,非常磨人耗時。而且這些沒怎麽幹過家務活兒的男人還鬧了不少笑話,打碎碗是最常見的,更有甚者,男人力氣大,直接把好好的衣服搓了個洞的,還有的洗一件衣服結果浪費一塊肥皂的,惹得自己媳婦兒河東獅吼。

第二天,這些男人們看岑衛東和徐政委的眼神都有些幽怨。都是領導帶的頭,搞得他們灰頭土臉的。

總算不是自己一個人受牽連了,而且自家媳婦還在外面給自己挽回了面子,將自己說得好,徐政委心情大好,拍了拍對方的肩:“連敵人的高地都能拿下,幹點家務活而已,有多難的?這點信心都沒有嗎?”

他都這麽說了,對方還能怎麽樣?當然只有繼續幹下去啊。

這麽陰差陽錯一搞,最近家屬樓裏的氣氛都好了許多。而且因為這個事,軍嫂們的關系明顯拉近了許多,讓服裝廠裏氣氛都跟著好了起來。

不過這都是小插曲,更大的喜事在後面,時間進入到三月,服裝廠的訂單量翻了一翻,因為年前訂貨的那批供銷社和百貨大樓都加大了訂貨量。

因為部隊服裝廠的貨質量一樣,布料一樣,款式卻更多,而且價格還普遍比蘭市服裝廠那邊低個一兩塊錢一件,自然更受歡迎。

賣得好了,各供銷社和百貨大樓自然更樂意從他們這邊進貨,畢竟從哪兒進貨不是進?反正多賣點錢,雖然分不到他們手裏,可業績比往年好,年底他們寫報告的時候也更好看啊。而且相鄰的兄弟單位都從部隊服裝廠進貨,他們不進,到時候業績不如人,寫年終總結都沒面子。

領導們也是要面子的,而且也想做出一番成績,自然是哪邊有利可圖就往哪邊靠了。

這本來是個喜事,但服裝廠的產量是個問題。因為廠子裏就只有這麽幾十台機器和工人,根本忙不過來,隨著訂單的增加,就是加班加點也趕不過來。

提高產量這個事迫在眉睫。

於青青這人最激進,她的意思是增加設備,招聘新員工,提高產能,趁機擴大市場。

但這樣一來也會提高廠子裏的風險。廠子現在也就剛剛盈虧平衡,能勉強養得起廠子裏的這幾十號工人,保守的軍嫂不大願意冒風險,她們怕廠子出了事,好不容易的來的工作就沒了。

雙方都有自己的考量。陳福香自然是支持於青青,現在形式好,不抓近機會,回頭這些供銷社或是百貨大樓在她們這裏拿不到貨,肯定又會去蘭市服裝廠了,青青好不容易才拉回來的客戶又沒了。

雙方的考慮都有道理,最後徐嫂子作主,讓雙方將各自的意見寫下來,分析優劣,交給上面來決定。

這算公平的決定了,大家都沒意見,下班之余,卯足了幹勁兒寫報告。

陳福香也幫著於青青寫報告。

其實大家之所以不同意,還是她們的底子太薄了,沒錢。添新機器要錢,招聘新的員工都要錢,可不發展,永遠都她們這幾十個人也不現實。

陳福香上次就想出錢,沒能出出去,這回又攢了小半年的錢,她跟岑衛東加起來快兩百塊錢一個月,算下來有小一千。她跟於青青商量:“錢的事,咱們可以搞集資,工人集資建廠,擴大生產,你看怎麽樣?”

於青青也明白,要想上面同意她的方案,資金問題必須得解決。明眼人都應該看得出來,服裝廠的發展勢頭挺好的,出錢應該不會虧,估計這回願意出錢的人比上次應該更多。

這次於青青比上回有信心了,她在報告中寫了陳福香的提議,職工集資建廠,工人的廠子工人自個兒建。

這個辦法果然獲得了不少人的同意。

上面做了調查,看大家樂不樂意出資,最後願意出資的人竟占了百分之七十。

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采購、招聘新職工的主意也提上了日程。不過為了減輕服裝廠的負擔,這次招聘對外,都是招的臨時工。

別看是臨時工,也一大堆人樂意幹,畢竟這年月,能有個工作就能免於下鄉,當臨時工也比下鄉種地強。

服裝廠這邊幹得如火如荼,陳福香也有了新的的主意,她問徐嫂子和於青青:“我們能不能將刺繡的元素加進衣服裏?”

這個想法很新鮮,徐嫂子和於青青對視一眼,覺得也許可以試試:“福香,你怎麽想到這個的?”

陳福香靦腆一笑說:“我看你們做衣服的弄得熱火朝天,咱們刺繡這邊卻挺冷清的,感覺這麽下去也不是辦法。就想著如果能將刺繡融入進衣服裏,會不會也讓刺繡搭上服裝廠發展的這個機會,也讓刺繡的嫂子們更有成就感。”

於青青贊許地說:“福香,你真聰明,這個辦法我覺得行,咱們不可能一直靠比蘭市服裝廠的出廠價便宜來爭取客戶。百貨大樓裏最貴的貨也不是蘭市服裝廠生產的,都是上海那邊來的衣服,同樣的料子,質量也差不多,就樣式差一點,比咱們的衣服貴了一二十塊,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