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頁)

要不是那個來告密的小太監,裕妃只怕會一直都疑惑下去。

那天她回到豐艷宮,尋思起來,總覺著慶王帶小葉出宮事有蹊蹺,便叫人暗中追查,看看源頭究竟是什麽——到底是慶王主動命小葉跟著他的呢,還是那個人用了什麽法子主動的貼上去。

查來查去,沒什麽可說的,兩天後才有個小太監說了一件看似尋常的事情。

原來那天下雨,小太監因往禦膳房要東西去,路上在宮門下躲雨,無意中看到慶王的儀仗,只不過不是要往午門的方向。

那小太監駐足望著,瞧慶王一行人竟是……往景陽宮的方向去了。

後來雨稍微小了些,這太監便冒雨往禦膳房去,就不知道底下的事情了。

但這對裕妃而言已經足夠了。

那天沒有人看見慶王去過珍禽園,這就是說他不是從珍禽園帶走葉青蟬的。

那剩下的可能猜測自然不必說了。

最主要的是,景陽宮,景陽宮這個特殊的名字,像是一道霹靂驚醒了裕妃,她終於想起來了,為什麽會覺著小葉那麽眼熟。

林妃是個絕色女子,原本裕妃才是宮中第一的,在林妃進宮後,風頭很快蓋過了裕妃,而且林妃更年輕貌美,知書達理,堪稱秀外慧中,皇帝對她的寵愛也當然非同一般。

宮中的人多是攀高踩低的,雖然不敢當面如何,那種種言語做派裏已經流露出了捧一踩一的意思,畢竟原先裕妃獨大,如今好不容易來了個能夠跟裕妃平分秋色甚至更勝一籌的,他們樂得嚼舌看戲。

林妃的兄長,襲爵了的晏惠侯林瑯也是爭氣,連連地在邊關打了幾場勝仗,一時朝野引為佳話。

相比之下,裕妃的母族倪家雖然是開國元勛,赫赫將門,但功績多半都是祖宗的,最近的這兩代雖然也在兵部任了要職,但卻不曾親身上陣殺敵建功立業過,自然比不了,所以那些閑話越發就盛了。

只是裕妃好涵養,非但並沒有跟林妃生出嫌隙,反而仍是跟林妃極要好,宮內其他想看熱鬧的未免失望,太後跟皇帝卻大為贊賞,畢竟後宮和諧,最為緊要。

因為林瑯出征,家裏只有獨生女孩林犀兒,林妃心疼侄女,就時常叫她留在宮內玩耍,皇帝也知道此事,還特意交代可以留林犀兒在宮內無妨。

那女孩子年紀雖小,可生得粉妝玉琢,是個美人胚子,且可愛活潑,竟是人見人疼的,更因為林妃時常跟裕妃走動,一來二去,林犀兒跟當時的慶王趙翼也從最初的相識到逐漸熟悉了。

慶王趙翼那會兒也不過是十一歲,日常在宮內上書房內隨著太子殿下讀書,或者去演武場習武,閑暇時候就給犀兒追著要他陪著玩兒,通常他去哪裏,那女孩子就跟到哪裏,像是多了個小尾巴。

有時候還在裕妃和林妃的許可下,跟著趙翼到慶王府去住上幾天,滿宮滿府內常時常聽見她叫“翼哥哥,翼哥哥”的歡快聲音。

那時候還有人私下裏開玩笑,說是那小姑娘跟慶王倒是小青梅竹馬的樣子,畢竟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將來兩個人長大了,興許還是一門絕配呢。

誰知一場突如其來的火,改變了所有人的命數。

景陽宮的那場火是怎麽起的,至今還沒有定論,除了林妃,還有幾個近身的宮女內侍也都葬身其中,最可憐的是那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兒,竟也沒有逃出來。

事發之後宮內流出許多傳聞,有說是宮女們不小心打翻了蠟燭燒到了帳子引起來的,也有的說並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謀害。

裕妃對此事記憶猶新,因為她這輩子都不能忘,她天之驕子的慶王,也是在這場火裏幾乎變成了廢人。

為了慶王的腿,裕妃幾乎顧不上多為林妃以及林犀兒傷心,她聽說皇帝把當天逃出來的宮女內侍一概處死,但對她而言,縱然殺一千個人,也沒有辦法消除心中的憤怒跟苦痛,就像是她也把跟隨慶王的人都殺了,本是想泄憤,結果無濟於事。

在為慶王的腿忙碌了三個月後,裕妃才斷斷續續地摸清了當時事發的經過。

原來,那天慶王本是要去練習騎射的,只是林犀兒因為一件事等了他很久,百般地纏著懇求。

不料慶王因為覺著最近的騎術進步太慢很不如意,又見她老是催自己,一時不耐煩便罵了她幾句。

那女孩兒傷心的哭著回了景陽宮,後來……景陽宮就走水了。

看到有煙冒出的慶王第一時間趕了過去,可還是慢了一步,而且為了救那孩子,差點兒自己也給埋在那大殿裏頭。

這些經過,裕妃也是從那些曾跟著慶王身邊的人嘴裏一點一點拷問出來的。

至於犀兒求趙翼去做什麽之類,恐怕只有他們兩個人才知道了,因為不管裕妃怎麽詢問,慶王始終一語不發,裕妃也不敢過於逼迫,又覺著不是件要緊的事,便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