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4頁)

在宮門外的白玉橋前下馬車時,卻意外遇見也今日進宮的聞音。

其實並不止聞音。

此刻白玉橋前熱鬧非凡,停著不少馬車與轎子。

雍京城內大半有頭有臉的命婦及貴女都來了,大家都精心盛裝,場面可謂衣香鬢影,極為養眼。

雖說蕭明徹是如今為數不多的開府親王,但因不受齊帝愛重,他在朝中的地位有些尷尬。

齊國女子婚後就是個妻憑夫貴,蕭明徹如此,李鳳鳴當然不會太受追捧。

各家命婦貴女認出李鳳鳴身份,也只是上前簡單行禮問好。

之後便各自退開,異口同聲請她先行上橋,並無簇擁攀談之意。

李鳳鳴非但不在意,反而心情愉悅,看她們每個人都像是看著行走的金錠——

她鼻子靈光,接連從好些人身上都嗅到了熟悉的香粉或脂膏氣味。

由此可見這些都是她的大主顧。她對主顧怎麽會有怨言?

李鳳鳴按捺住心中的喜悅,與聞夫人低聲打了招呼,便帶著聞音走在眾人之前。

上了白玉橋,李鳳鳴邊走邊小聲向聞音發問:“這是怎麽回事?你們怎麽也在今日進宮?”

聞音悶悶哼了一聲,挽緊她的手臂。

“皇後昨日突然命人傳令,說凡是家中有女兒年過十五、尚無婚約者,今日就要帶進中宮去覲見。”

“難怪我沒得到風聲,”李鳳鳴點點頭,又問,“為著什麽事要各家未婚小姑娘都入宮覲見?不會是皇後突發奇想,要幫這麽多人牽紅線吧?”

齊國皇後又不幹政,除了這個,李鳳鳴實在想不到別的可能了。

“誰知道?昨日來傳令的人並未細說,”聞音苦笑嗤鼻,“若皇後真要替大家牽紅線,我母親倒是巴不得呢。”

在成年的標準上,齊國與魏國不同。

魏人無論男女,都是滿十六歲被視為成年;而齊人則是以男十六、女十五為成年。

出身高門的魏國姑娘很少在剛成年就成親的,因為十六七歲正是求學、考官之類的關鍵時刻,沒閑工夫在這節骨眼上談婚論嫁。

齊女則不同。

她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嫁人,所以十五六歲成婚的居多。

聞音只比李鳳鳴小一歲多,今年年底就該滿十九。她在齊國算是大齡姑娘,聞夫人當然著急。

李鳳鳴笑眼斜睨她,有些好奇:“聞夫人有什麽好急的?以你的家門出身,就算家中疼愛,打算多留你幾年,想必也早為你訂好婚約了吧?”

“你沒聽說過我的事?”聞音詫異。

“我在雍京城就你一個朋友。這種閨閣私事,若你不告訴我,我上哪裏去聽說?”

李鳳鳴想了想,誠懇道:“你也別太勉強,不願說就不說。”

“又不是什麽秘密,滿京城的人都知道。”聞音態度倒是大方,略湊近她耳畔,壓著嗓笑。

“我十四歲那年,皇後曾與我母親談過,想讓我做太子側妃。後來淑貴妃在陛下面前使了點小手段,成功攪黃了。”

太子為皇後所出,淑貴妃又是恒王生母。

太子和恒王一向不對付,淑貴妃怎麽會眼看著聞家成為太子的助力?

聞家是書香世家,聞音的父親聞澤玘又是當朝大學士,她表姐還是恒王妃。

這般家世,尋常門戶沒膽湊上去攀姻親。而與聞家門當戶對者,哪家又會是省油的燈?

人精們只要想想聞音是險些成為太子側妃的姑娘,就不得不有所顧忌。

於是聞音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莫名其妙耽擱至今。

“當初在行宮,恒王妃帶你同去,太子妃看著你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我心裏還嘀咕呢。”

李鳳鳴拍了怕聞音的手背,眉梢輕揚。

“算一算,太子比你年長將近六七歲,錯過也不可惜。”

“當然不可惜。”聞音略擡下巴,羞澀歡喜的笑容裏藏著幾分神秘。

李鳳鳴恍然大悟:“心裏有人?”

“不告訴你。”聞音小臉一紅,推著她上了入宮的步輦。

*****

原本今日該是皇後教導各位皇嗣的妃子們,但她既將各家未婚姑娘都召進宮,顯然後者才是今日重頭戲。

見禮完畢,皇後虛虛強調了幾句婦德婦容之類,便帶著眾人往禦花園觀蓮池。

這時節,小荷才露尖角,但蓮葉接天,倒確是有景可賞。

觀蓮池正中有四面通透的開闊廣亭,三十余人在其間列席也只是稍打擠些,並不覺局促。

“淮王妃,來,坐本宮這裏。”皇後笑意慈藹,將李鳳鳴喚到自己身側共席。

在場許多人都有些詫異——

太子妃今日抱恙沒能來覲見皇後,可兩位太子側妃、太子昭訓都在,怎麽就輪到淮王妃得皇後擡愛了?

別人想不明白,李鳳鳴卻心知肚明。

當初在滴翠山行宮那個大雪天,她為替蕭明徹出氣,在齊帝面前一番陳詞,不著痕跡地幫皇後奪回了對皇嗣妃子們的實際教導權,無形中助皇後重新鞏固了中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