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兩年後(第4/6頁)

海浪也有個幫手,是他們村裏出來的,要說起來,其實還是個熟人,這就是當年傻乎乎給他們指點了魚塘的光頭。他比海浪大一點,早早就不念書開始下地了,後來改革開放出來做力工。

海浪是在鵬城遇見他的,他過的挺艱苦的,一來二去熟悉起來。他就跟著海浪來省城了。與其在工地搬磚,自然還是在海浪這邊更好,海浪也不虧待人,小光頭也是個實誠人,倆人挺處得來。

幾年的功夫明明很短,但是每個人都有變化。

像是許桃桃的這些小夥伴,基本都算是過的很好的。在這個萬元戶還很稀罕的年代,他們可以說各個都有六位數的身價。說到底也是這個時代能夠造就人,只要大膽一點,可能就會走出一片天。也許不至於做成什麽巨富首富的,但是有錢那是一定得了。

而這幾個也都是打小兒就踏實的,也能聽進去別人的建議,自然不會過得差。

當然,他們過得好,村裏人也未見得過得不好。

像是大房的真真,她就在縣裏開了一家服裝店,當時開店的時候是糾結了無數次,再三下定決心的。可是開了之後才知道,這是真的賺錢。

一年的功夫,她就直接買了鋪子,現在已經買了兩間鋪子了。

她沒讀過很多書,也不像旁人懂的那麽多,但是她就想著,家裏這些聰明的念大學的孩子都買房子,那她也得買。而且,她也受老一輩兒的思想影響,老一輩兒的,都覺得有個房子才是穩妥。

所以他們夫妻在縣裏買了鋪子之後,已經攢錢定了市裏的鋪子了,緊跟著,就打算往市裏走。

與他們幾乎一樣想法的是許朗的兩個姐姐,他們也是見識到了人家賺錢的容易,自己蠢,就可以跟著聰敏人學。別看村裏不少人離開了,但是這倒是讓村裏人挺高興的。

他們走了,造紙廠的工作就讓出來了。

就會有更多的人可以進入造紙廠工作,城裏的大廠也許受到巨大沖擊,但是他們這邊的小廠反倒是莫名的苟了下來。月月開工資,竟然還挺好。

袁知青當年選擇留在當地,其實很多人都是不能理解的,許多外村的知青都覺得他蠢死了。但是現在看來,他這一步棋,那是一點也沒有走錯的。

他每年的薪水加上分成,自己在做一些小生意,收入是相當可觀。

要知道,多少個城裏人都面臨開不出工資,就連他姐姐的廠子都不行了,不過袁知青倒是給她姐姐指了路子,做個體戶,聽著不好聽,但是實際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啊!

大家,心照不宣了。

別看許老三他們家好像也沒有發大財,甚至沒有帶領鄉親們如何,但是這麽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那真的影響了許多人,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他們村從原來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到現在,如果單論起來,都不能說是全縣第一號,得說是全市第一號了。

他們村走出去的人多,留下來的條件也好。

而且,這不是依仗任何人,完全都是靠自己努力。

通過自己努力就能獲得極好的日子,所以他們村都是很有幹勁兒的。

外村,甚至公社和縣裏的年輕男女,也願意找他們村的小夥子和大姑娘,又會過日子,又讀過一點書,又有魄力。

魄力這種事兒,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外人只看到他們村裏家家戶戶都條件好,都覺得他們村裏的小夥子小姑娘很能拿得出手,看事情的路子和眼光也行。

卻沒想過,這是他們從小就被影響的關系。

反正,大家都覺得他們村的人精明又好。

而大房的雪松,現在也在首都,他畢業之後分配到了企業,不過現在好些個國營企業已經開始隱隱的露出頹勢了。當然要說不行,那至少也得個七八年,倒閉倒是幾年內都不會。

可是雪松本身就不是那種存在感很強的人。所以在企業反而不太習慣,只待了半年,這個小哥兒,難得硬氣了一把,直接辭職,背著包袱去首都投靠三叔了。

他也不想賺大錢,就想有個普通的工作而已。

他就喜歡那種不需要他多說話多交際的工作。

許老三倒是沒拒絕他,雪松這人還是可以用的,只是,萬萬沒想到,雪松沒幹兩個月,就被常喜看中了。他有時候店裏不忙就去常喜那邊幫著打下手兒,一來二去,常喜發現雪松挺有天分的。

而雪松也覺得,做廚師這活兒好,自己能給自己做好吃的不說,還不用跟別人交際!

重點,不用跟別人交際。

就默默的幹自己的活兒就行,這他當然高興啊。

他在征求了家裏長輩的同意之下,就拜了常喜做師父,現在是常喜的大徒弟。

常喜還有個二徒弟,是陳黎的大侄子,他大嫂家孩子,這孩子也是個貪吃又學習不行的,學習實在是不上進,才十四歲,初中都快要念不下去了,辛辛苦苦勤勤奮奮讀一年,考幾個大鴨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