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2/3頁)

眾臣想想緊緊排在裴曦之後該封功的是哪些人,想想玄甲軍、羽翎軍為了軍功連命都不要,頭皮陣陣發麻,再默默算了下自己和自家人裏有功勞能得封賞的,紛紛附和太傅的話,表示所言甚是。

裴曦的戰功封爵定下,其他人的依次排下來便是。

裴曦居首功,封世襲罔替曦親王,其親王爵位只可傳予天家羽姓後代,若傳給異姓,降為世襲罔替公爵。

老望公擔任太內司司掌,輔佐了承泰天子和羽青鸞。望公府在居狼王自立後,抵禦住三代居狼王的屢次擴張,將居狼所占疆域生生卡死在其封地之外,便是大鳳朝天下大亂時,都沒讓居狼得以寸進,至今仍在鎮守關邊,嚴守居狼。老望公致仕多年,如今年邁病重,其爵位封地由嫡長子繼承,且執掌至今已近二十年。故此,羽青鸞封現任望公為世襲罔替望親王。老望公的嫡次女早逝,嫡三子羽芒在羽青鸞剛到南疆時便出任南疆王內務府府尹,羽青鸞和裴曦出征,裴曦的老娘、他倆的三個孩子都在府中,從未出現過閃失差錯,這便是大功。羽青鸞給羽芒封了個侯爵。老望公的庶子、孫子、孫女,大多都在南疆效力,按照其出力,也都有相應的封賞。

封賞排第三的,則是羽青鸞的庶出幼弟、承泰天子的庶八皇子羽翔翎,封世襲罔替翎親王。

他的功績比不上抵禦居狼的望公府,但他在抵禦居狼上出過力、立過功,羽青鸞在平定東南時,他便投了降書、交待了家底,之後又助羽青鸞打喬世侯府。他的手裏有十幾萬大軍、直接掌管的封地有十三塊,依附投效他的公侯們還有十七塊封地。羽青鸞憂心承泰天子的天子陵,趕著攻打喬世侯府進京,還沒來得及去接收,至今仍在他的實際掌管中。

羽青鸞的幾個庶弟中,最有才幹本事隱有天子之象的,也是這位。承泰天子眾多兒子中,活下來、能夠憑自己的本事才幹立穩的,也只有他。羽青鸞自己打下來的天下,麾下猛將如雲、兵勢強盛,不懼他的本事強大,若他真有反心,打便是。從私心上講,她更願意他立得穩穩的,叫天下人看看承泰天子不僅嫡女出眾,他的兒子也是有本事的。她該給老八的封賜,封了,庶出皇子封到親王爵位的,也只有他。若他有效仿居狼自立之心,羽青鸞亦不會有半點容情。

封賞排第四的,則是羽青雀。

羽青雀沒有帶兵打過仗,她的戰場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羽青雀、甲十七他們的功勞薄都是不示人的,且羽青雀在羽九玄進京後便留在南疆鎮守,那份信任和重用可見一斑,大家都不敢問羽青雀的功勞夠不夠。

她的母親瑞臨太長公主捧著羽青鸞親筆寫的封為太長公主詔書含笑而終,可那份詔書到底算不算數,至今存疑、存有爭議。

羽青鸞封羽青雀為世襲罔替瑞親王。

羽青鸞的庶出七弟羽翔翊有投效和治理地方的功績,封翊王,恩賜其後代不降爵平等襲一代爵。他的王爵襲爵時依然襲王爵,要到孫子輩時才降為公爵。

羽青鸞的庶出五弟,帶著五塊精窮的封地投降了。可再窮的封地也是封地,五塊封地折成軍功便是五座城奪城軍功,還全歸他一人所有,因此封翺王。

安雁翎、嚴冽,世代門郎將出身,最早帶著親隨軍投奔羽青鸞的門郎將之一,封世襲罔替安公爵、世襲罔替嚴公爵,兩府世代拱衛天子之責依然不變。

周敬,帶著親隨軍投效南疆,有獻虎符之功,封周公,不降等襲爵三代。

玄甲軍十位大將軍,翻開他們的功勞薄,每位都是厚厚一疊。十位大將軍,每位都得以封公,不降等襲爵三代。

羽翎軍門郎將、玄甲軍副將、羽翎軍副將中戰功累至封公的有三十多位,最差的也是侯爵。

千總、校尉中亦有不少人立奇功,或者是參與的戰鬥多、斬殺的人多頭,累加直夠封侯的,加上伯、子、男爵,及武部立有剿匪等戰功的,共封得有爵位的有一千多人。

這在總數上超過除開國天子外的歷朝歷代任何一位天子,但公侯的爵位數量上並不算多,且現今的大鳳朝爵位只是虛銜,領薪晌有身份地位、入朝為官做將有一定優勢,並不給封地,最多就是得天子再在京郊另行賞賜些莊子、田地、財物,或者是在老家賞賜些土地。

天子的封功賞賜下去,禮部忙翻了天,鑄玉印、金印、趕制那些封爵之人的禮服,忙得焦頭爛額。

京城中,封爵的人,宴請賓客,大家排起了長隊!

各地舊貴族、豪商、地主們趁機走門路拉關系的更是多不勝數。

那些累世公侯府出身的勛貴家的關系不好走,那種祖上一窮二白窮到只剩下條命,靠戰功得封突然發家的、還沒娶妻或嫁人的,則成為熱門人選,送錢送禮的、給人保媒說親的,一夜之間全都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