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第2/3頁)

她思量過後,決定先晉封為太女。

從太子、太女繼位,比起封地諸侯王繼位更具正統性,也給趕工建造祖廟、神廟爭取些時間。

即使如此,她能爭取到的時間也不多。冊封太女只是走過場,不需要大肆操辦,在皇宮神鳳殿的殿前廣場舉行即可。之後,快則一月,慢則三月,便要舉辦繼位天子的盛大典禮。

算上大家上書請羽青鸞繼位、冊封太女過渡的時間,最多只能拖延半年。

禮部,要為羽青鸞趕制繼位的三套禮服,一套為殿前接受群臣所穿的,一套為祭祀時所穿的,一套為宴會時穿的。每套禮服上的章紋、繡圖都是一針一線繡上的,還要鑲嵌寶石黃金飾物,每一樣都極耗工時,即使召集上百人同時趕工,也需三四個月。

這僅是禮服上一項,建造神廟、祖廟雖然是工部匠作司的活計,但……涉及廟宇之事,禮部的話語權比工部更大。怎麽建,得按照禮部的說了算,包括籌建工作都得由禮部操辦。

那工期之緊,讓禮部太蔔司和工部的人都傻眼了。時間那麽緊,準備材料都來不及。

這事還不能推說辦不了,只能把難處細細地稟報給羽青鸞和曦公,大家一起想想辦法怎麽解決吧。

怎麽辦?拆東墻補西墻唄。

京城裏別的不多,公侯府的宅子最多。

原本大鳳朝有九百多個公侯,每家都在京城有一套宅子供進京納貢時安置。如今諸多公侯府已然灰飛煙滅,那宅子都空下了。

當初裴曦蓋青鸞長公主府,在京城很是掀起陣蓋磚瓦房的風潮,又趕上地震、雪災塌了房子,許多人家的屋宅都是後來重建的,造的多為磚瓦房。他們用的房梁、柱子都是好材料,拆下來蓋神廟絕對沒問題。

裴曦把規劃圖找出來,預留給羽青鸞賞賜的那一片區的好宅子都留下,那些受損嚴重的待拆遷區的,包括規劃區中的危房、荒宅,一個字——拆!

這些待拆的宅子中,禮部和工部的人,看中哪家的磚瓦房梁窗棱子,拆哪家的。

初冬時節,已經開始飄雪。禮部和工部的人卻不得半點閑,風風火火地搞起拆房子蓋神廟工程。太蔔司的人也給羽青鸞挑好舉行冊封太女的日期,禮服也趕制上了。

裴曦跟羽青鸞是承泰天子親自賜婚、親自主婚操辦的婚禮,兩人的婚禮的規格之高在大鳳朝也是數一數二拔頭籌的,直追太子、天子。他倆的婚事辦得盛大,夫妻感情又好,禮部的人根本沒考慮過等到羽青鸞冊封成太女之後,再另選日子為裴曦冊封“太子妃”,決定給兩人同時冊封。

他是大鳳朝第一個男太子妃,稱呼要改改。南疆王的夫婿稱為“王君”,禮部的人便擬了個“太君”的稱號。

裴曦上輩子小時候看過最多的劇就是四大名著、香港電影、抗日劇,“太君、巴嘎壓路”簡直深入骨髓,聽到“太君”兩個字腦海中就冒出一片畫面,堅決要求換一個!

羽青鸞其實並不願意讓裴曦跟她一直處在主從關系上,從禮法上講,雖然“夫人”與“夫”的身份地位都是一樣的,但“夫人”的地位源自於“夫”,是有主從關系在的。

這麽些年,她與裴曦更多的是相互扶持,很多時候都是裴曦在身後護著她。她知道裴曦更在意家人,但……她並不願後世提到裴曦時僅僅是以羽青鸞夫婿的身份,他有自己的事業和建樹,也該有完全屬於他自己的爵位成就。

她在給裴曦擬定稱號時,將朝中頗有份量的近臣都召聚來,講了裴曦的功績。她說道:“他為南疆、為大鳳朝所做的,他所建立的功績不能因他是我的夫婿而被抹除。夫妻,夫與妻,相互扶持、榮辱一體,但也能有各自的建樹功業。大鳳朝後世的太女之夫婿,未必甘心潛於後宅片瓦之地,包括太子妃亦可有自己的功業。”

殿中眾臣面面相覷。他們下意識地想反對,擔心外戚從後宮走到前朝,可又想,以前也沒少出外戚從後宮幹涉到前朝之事,再想想曦公的建樹和神異,確實不能抹殺他的功績、把他趕去打理後宮的事務。哪怕是以曦公的性子,他在後宮盤得住,現在的大鳳朝……再沒比他更能掙錢糧的了。京城這片荒地還得由他來開,大家將來封爵的府邸、宅子、乃至現在的薪晌獎金都還得他來張羅。

他到後宮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滋滋潤潤,跟南疆王……天子大冬天的吃著火鍋賞雪看景,他們就該頂著風雪四處給朝廷找錢、找糧了!

很多老臣想起當初朝廷打仗,瑞臨太長公主四處給天子找糧的情形,再看看南疆王平定天下,從最南邊打到最北邊,大家的待遇,齊齊閉嘴。

反對,算了吧,萬一曦公不服氣,撂挑子不幹了,大鳳朝這爛攤子誰接得住。不說旁的,神鳳山上那些待遷的天子陵都能把他們給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