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第2/3頁)

一些石棺被摔開,墓主人的屍骸跟陪葬者的屍骸混在一起,親隨軍們撿回遺骨後,重新拼湊好,交給太蔔司的人通過埋葬時的姿勢、骨頭形狀、隨身陪葬物進行辨認。對於那些天子陵塌到找不到天子屍骨的,把陪葬的遺物找到,最不濟也得把具有代表意義的墓碑、石條找幾塊出來,將來好立為衣冠冢。

……

裴曦看到神鳳山陵區的塌方情況,只剩下深深的沉默。

不算那些葬在神鳳山上的王公、太長公主們的陵墓,僅天子陵墓就兩個巴掌數不過來。大鳳朝歷代天子,從最初開國的那位一直到承泰天子,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羽青鸞的直系血親。

這些天子們的陵,全部都得繼位的天子們負責,如今落到羽青鸞頭上。

它代表著正統傳承,繼位的天子必須擔起這個責任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這要當天子,還得修……這麽多天子陵!

裴曦沉默半天過後,只能對羽青鸞感慨句,“一代代的,慢慢建吧。”他沒忍住,又補充句,“我覺得磚墓挺好。”可別再開山鑿石勞民傷財地修,不然,大鳳朝很可能會成為修祖墳而亡的朝代。他又再加一句,“預算,一定要合理,欲速則不達。”

他是真怕這些把祭祀當成頭等大事的大鳳朝貴族們在修天子陵和祖廟會上勞民傷財到累及國家根基,決定回頭就給卡死預算,每年就按照配給的份額來,不夠就修慢點。老丈人和丈母娘對他好,他都記著的,又有羽青鸞和三個孩子的關系在,老丈人一家五口的陵墓,他哪怕是自掏腰包、賣自己的莊園作坊都一定要會提前備好,至於往前數的那些天子們,慢慢來吧,一下子修不起!南疆的頭號財政大臣是他,他在管錢方面還是很有話語權的。

羽青鸞極為慎重地點頭應下。

旁邊的眾臣們都暗松口氣。

大家看到曦公的臉色極不好看,還掰著手指頭算了會賬,都很警惕地防著他因為修陵工程過於浩大,整出點他們難以承受的事,例如,萬一冒出句,“要不燒了吧!”

曦公燒屍體,把王世女都帶歪了!

羽青鸞行軍打仗練出來的效率,在看完神鳳山回程的途中,便把這事敲定,將留京的太蔔司歸入禮部授予官職,由禮部和工部共同操辦。

……

羽青鸞回到京城後,又與裴曦在皇宮前辦了一場盛大的祭祀這些年死於京城戰亂的亡靈,為他們超渡,之後又派出玄甲軍將那些無人收殮的屍骨都統一送到城郊掩埋。

京城中,十室九空。

城外的莊園,原本都是大貴族的產業,如今大部分都成為無主之地。昔日大鳳朝的實力雄厚的累世公侯府,如今剩下的也不多了。曾經九百多個公侯,如今還活著的,不足百,其中大部分都在南疆。

裴曦離京前,把京城的產業能賣的都賣了,當時的門郎將周敬,便買了他的莊園和養殖場。

周敬已經退休,在南疆養老帶孫子孫女。他的獨子周烽任玄甲軍的大將軍,隨行出征,跟著羽青鸞進京。

朝廷的條例出來,周烽按照規定,到土地司辦了新的地契登記,同時放棄大量原本屬於他家的土地。

京城的地值錢,他爹當年買的地多,家裏的大部分金子都換了地,可如今他是真養不起那麽多地。無論是耕地、牧地、林地,每年都要交稅,如今到處都缺人,連奴隸都沒地方買了,朝廷招工都難,他也雇不到人,地拿在手裏荒著,每年都得貼出去大筆的稅錢不說,還得想辦法找糧食商買糧食交稅糧。

大家都知道以後這些地會很值錢,可等到這些地變得再值錢,很可能是兒孫輩的事了。現在把地拿在手裏,交的稅都夠將來買更多的地了。對於玄甲軍、羽翎軍乃至朝廷官員來說,有那折騰幾某地的勁,不如拿去想辦法掙個爵位回家。

京城的百姓都被擄掠怕了,種的糧食夠自家人活命就成,種多了,也被搶走了,都不願多種地,哪怕朝廷為了休養民生,給出三年的免稅,也不願意。

大鳳朝曾經被搶破頭的京郊附近的地,變成無人要。

裴曦動過讓玄甲軍去種軍田的念頭,但……行不通。

他上輩子的世界,古人能夠種軍田,那是因為打仗當兵的多是從民間征招來的,這些人從小學種地,脫下盔甲就是農民,卸甲就能歸甲,願意種地。

羽翎軍、玄甲軍裏就沒幾個種地出身的,他們打心底瞧不起種地的,頭可斷血可流腦袋可以不要,種地是下賤人的活計,他們是死都不會幹的。

裴曦感受到上輩子農村土地荒廢的惆悵。那時候有機械化,一個人可以種很多地,還是有大種植戶和農業公司願意承包土地,地還是很值錢,也總能找到用途不至於一直荒棄。可現在大家種地還處在耕牛、手推式播種機、手搖式脫殼式、水磨坊的階段,一切還得靠人力,且人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