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第2/3頁)

這麽多數量,這是朝廷的騎兵回來了。

在騎兵之後,又是數百排列整齊的穿著金色盔甲的軍隊,他們的盔甲式樣跟親隨軍的相似,又有不同,使用的武器也不一樣,但更加耀眼威風。

三輛一模一樣的鸞駕在他們的拱衛中,緩緩前行。

每輛鸞駕上都立著鸞鳥大旗,上面繡著青鸞長公主的爵徽,一只展翅高飛身負長劍的青色鸞鳥。

沿街兩側的人,再也控制不住,伏頭便拜,他們很多人跪在地上,以頭叩地,哭得泣不成聲,很多人大喊著,蒼天啊,朝廷大軍回來了,青鸞長公主終於打回來了……

羽青鸞聽到外面的哭喊聲,掀開鸞駕的簾子望去,入眼見到的是跪在路旁衣衫襤褸宛若難民般的京城百姓。那飽受戰亂摧殘的苦難的身形,那不停地叩首磕頭的模樣,那一聲聲或狂喜或大悲的慟哭,讓她的眼睛也陣陣發熱,視線落在他們身上,久久移不開眼。

十五萬大軍駐紮在曾經的親隨軍大營和皇宮校場。

玄甲軍中,如嚴冽、石敬等許多人,在離開皇宮時,便在親隨軍中任職,如今再回來,發現連皇宮的城墻都塌了大截,一切物是人非,也是滿心感慨。

裴曦進城後,便撥出部分隨軍帶的糧食,派玄甲軍維護好秩序,在大軍進城的城門口設粥棚賑災。

整個京城,如今總共也沒有多少人,又已經到秋收,很快南疆、東南邊、包括老八封地,這些受到戰亂不嚴重有余糧的地方,會有糧食運來,不怕承擔不起。

京城周圍有大量荒廢的耕地,家裏人口多、能夠擋得住盜賊野甲人的人家,還是能種些地糊個口的。他賑濟的主要是那些無家可歸、失去勞作能力以及那些飲一頓飽一頓的孩子。

……

羽青鸞回到京城,暫時只能如行軍打仗時那般在軍營的王帳中進行。

她的長公主府多年無人打理。雖然屋子建得結實,收拾過後還能住,但……滿院的雜草,很多瓦都掉了,屋子裏連土帶泥還長有植物,家具叫雨水、雪水都泡爛了,如大門上裝飾的銅件都叫人撬走了,還需要好好休整。

皇宮,更沒法住人。

越王之前占據皇宮繼位當天子,遭到喬世侯血洗,當時參加慶典的人,幾乎都死在了宮裏。越公府,累世公府,人數眾多,不僅前殿、前殿廣場聚滿了人,各宮裏也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有跟隨進京的女眷孩子,更有新進獻的美人,以及侍奉的仆人、雜役等,他們都遭到了屠戮。

以至於整個皇宮到處都是屍體。

喬世侯當時著急撤回封地,沒有清理宮裏的屍體,只令人扒走了屍體身上的財物,屍體全部留在原地。

皇宮多年無主,沒有人去清理宮裏的屍體,導致如今的皇宮宛若亂葬崗。

羽青鸞已經派了玄甲軍去清理屍骸,之後要等到全宮清掃衛生,再由禮部太蔔司的人進行過驅邪祭祀、遷宮祈福祭祀之後,她才能住進去。

她暫時顧不上回宮或回府,明天大清早便要去祭拜父皇兄長,之後還得親上祖廟查看情況,再與眾臣們商議接下來的各項安置事宜。

祀與戎,為大鳳朝的頭等大事。

對於很多貴族們和玄甲軍來說,那些低賤人的死活,與他們並沒有什麽關系,“民生”二字,還是他們去到南疆後,通過曦公知道,但認同感極低。他們打仗是為軍功,為拱衛天子,為自己的家人、富貴,不是為了那些低賤的良民及剛脫離奴籍的奴隸。

羽青鸞想要大鳳朝安穩下來,不再起刀兵,也得將祀與戎當成頭等大事,且她父皇過世,她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心裏一直惦記著。

清早,羽青鸞和裴曦天色未亮便起了,兩人焚香沐浴後穿上最隆重的祭祀禮服,在羽翎軍的拱衛下,帶著隨他們入京的所有官員、校尉級別以上的武將,到城外祭祀承泰天子。

他們大清早出發,到下午抵達神鳳山腳下一處貴族莊園旁的神廟。

那神廟為早點太蔔司設的一處於春耕時節祭祀春神的場所,只供奉了一位口銜粟米的鳥形春神。那神廟的主殿,是一間僅夠容納十幾人的小土屋,旁邊還有一間土屋,門前有灶台,是原來守護神廟的人住的地方。

承泰天子他們的靈柩遷過來後,添了三十多位看守神鳳山天子陵的親隨軍住的茅草屋。

安置靈柩的屋子是後建的磚瓦房。

京城裏的磚窯早就沒人了,蓋房子用的磚瓦房還是就近扒的距此不遠的裴曦莊子裏的。

因是秘密遷的靈柩,不敢聲張,不敢大興土木,屋子建得也小,擺了兩大三小五口棺材後,連多站幾個人都站不下。

羽青鸞看著黑呼呼的屋子裏停著雕刻著鳳凰、鸞鳥圖案的五口分別代表著天子、皇子、親王的五口石棺,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