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2頁)

他擡頭便見南疆王的視線正從他的身上掃過,心頭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羽青鸞看裴昶的反應,就知道他還不知情。裴曦都是去到大野縣才知道,裴昶最近這陣子忙著為裴略處理後事,裴略入葬山陵後,他便病倒了,這兩日才好轉上朝。只是這事出在武部,裴昶作為武部尚書,不知情也是錯過。

監察院的一把手不叫尚書,而是設為左右監察。左監察和右監察平級,分別管理監察院的左院和右院,監察院在各府、縣設的衙門叫監察司,官員為監察禦史。

羽青鸞的目光落到監察院的左右二位監察身上時,兩人皆是心頭一緊,平時略有不和的二人,此刻目光交匯,都在對方眼裏看到無奈和忐忑。實在是監察院剛成立不到一年,選拔考核極嚴,導致招人困難,人手嚴重不足,新收的十六城中只有四通城設有監察司,他倆對於大野縣的情況是茫然無知。

羽青鸞說道:“大野縣令裴昌夥同武部司掌甲義以清剿之名,將大野縣境內的所有士族、豪商、地主全部抄家滅門,未留一戶。案發至今兩月有余,本王在此之前竟然未曾聽聞甚至奏報。刑部、吏部、武部、情報處,集體失聲。”她的視線從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武部尚書身上一一掃過。

武部尚書裴昶驚得眼睛都瞪圓了,扭頭看向身後的左右侍郎,卻見二人眼觀鼻、鼻觀心,仿佛不關他們的事似的。他不在武部的這段日子,武部的事務都是由他們兩人打理,這麽大的事,要說他倆不知情,他是不信的。他們竟然連提都沒提一句。

刑部尚書、吏部尚書被羽青鸞看得頭皮發麻,趕緊離開坐席,去到大殿正中跪地請罪。

武部尚書裴昶收回視線,起身,也過去跪地請罪。

羽青鸞說道:“太師、太傅、太保、監察院左右監察共同審理此案。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武部尚書、武部左右侍郎失察,就地罷免,永不錄用。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暫代尚書之職,鸞城武部司司掌南銳升任武部尚書,花丘武部司司掌裴直升任武部左侍郎。”

南銳,裴曦的武課師傅南戈的長子。裴曦還在京城的時候,南銳就跟著南戈為裴曦訓練戰奴。後來南疆開荒駐紮的戰奴大軍轉編為武部時,南銳也跟著謀了官職,擔任鸞城武部司司掌,掌管鸞城五千武部駐軍。

花丘武部司司掌裴直是武部尚書裴昶的嫡次子、裴曦的親侄子。

武部的前身是裴曦的戰奴,羽青鸞把裴曦的大哥裴昶罷免了,換上來的依然是裴曦的人。誰想在她這裏動裴曦,借用裴曦的話說,那叫沒門兒,窗也沒有。

羽青鸞很清楚,南疆各城往來頻繁通暢,大野縣那麽大的事必然早就傳到鸞城,只是知情者瞞而不報,有因為事涉裴曦不敢說話的,亦有別人居心者。

大野縣的事出在裴昌、甲義身上,必然牽連到裴曦。裴曦是王君,南疆是由他開墾奠基的,他的權勢地位高至與南疆王齊平。裴曦的權勢要是被削了,旁人分得的自然就多了。她以律法治朝,如果她不處置裴昌、甲義,便是自壞朝綱,一旦朝廷律法崩壞,南疆的朝臣貴族們便效仿裴昌甲義可為所欲為,若是有野心的甚至能以此為切入口瓜分南疆以爭天下。裴昌是裴曦的庶出二哥,裴略屍骨未寒,她便殺了裴昌,裴曦為此對她寒心,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他們夫妻離心,她開後宮,又或者是裴曦納妾,便給了別人伸手染指南疆王權的機會。

天下紛亂,投效南疆者眾多,但未必都是真心投奔,便是真心投奔,所求也是各不相同。

羽青鸞深知,人,到哪都一樣,這些避免不了。

她只需要讓他們知道不遵南疆律令、屍位裹餐的下場。

以前的大鳳,統治天下靠的是禮法、貴族。

如今的南疆,統治天下靠的是律法、鐵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