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2/3頁)

鋪天的弓箭從天而降,巨大的石頭被投石車投擲過來,那震撼力、那殺傷力,很值得借鑒。攻城車推到城門口咣咣地撞,比起這個世界的鐵憨憨們用自己的腦袋和小命頂著守城人員的石頭弓箭往城墻上爬,和直接靠人擠人去推那厚實的大木門,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火藥很猛,但那已經是熱兵器範疇,而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遠不足以支撐得起火藥的破壞力。

如果火藥面世,打一座城,一天,打完之後成為廢墟,十年都建不回來。

即使是攻城車和重弩造出來,頂多就是戰場上打擊面大一點,打完仗修個城門和補補城墻的事,對平民百姓的損傷沒有那麽大。火藥面世,一旦開炸,它可不管炸的是披甲人、戰奴還是平民。二戰時期埋的地雷,如今每年都還有排雷兵犧牲。那些埋有地雷沒被排除的土地,危險區域,無法耕作生產無法放牧,只能荒著。

他有鐵,如果能夠再造出足夠的連一弩和床弩,再有點上輩子的那些作戰技巧,足夠能讓鸞城的軍事水準發展到完全能夠自保的不準。夠用就行,過猶不及。

采礦煉鐵、研制弩和各種戰鬥武器,這些都是極為機密和重要的事,因此,他親自守在鐵礦場附近,把全部都安排妥當,又留下刑戰嚴密防控,這才回鸞城。

他回到鸞城的時候,已經是七月,羽青鸞已經把城裏亂躥的奴隸們都清理完了。

所謂的亂躥的奴隸們,其實就是他的苦奴。之前開荒,這地方出了鸞城就是深山老林子,奴隸沒地方逃,各個作坊管理不嚴,砍樹的苦奴們又多,總有疏忽的時候。有奴隸們經常離開自己勞作的地方到其它地方去,上街吃飯都是小事,還有跑到青鸞長公主府外轉悠的。

羽青鸞把鸞城各區域劃好後,規定奴隸們只能待在劃給他們的區域,如果擅自逃躥遊走,出現在其他地方,當作逃奴野人處理,直接射殺。

那些出去辦事能夠在外自由行走的奴隸,有各自主人府裏的腰牌,親隨軍看到腰牌,只要對方不做出什麽違反律令的事,便不會為難。如此既管住了奴隸,又不影響別人正常生活勞作。

城裏亂躥的都是裴三郎的奴隸,羽青鸞也是那些奴隸的主人,她在頒布了命令之後,還有苦奴從開荒的地裏逃到城中閑逛,被親隨軍射殺,沒誰說得出一個不字。

城裏走動的奴隸們少了,隨他們就封的親隨軍、宮侍、女官、宮女們的家眷漸漸多了起來。

他們離開京城,失了土地和買賣營生,來到這地方,總得找點賺錢糊口的事情做。雖然當差有糧晌領,暫時餓不著他們,但一個人的工資要養家人、仆奴不太夠,買奢侈品、首飾或添幾件好衣服,就不太買得起了。

那些千夫長百夫長都是一大家子老少,即使帶的糧食錢財都足,也架不住坐吃山空。

最底層的披甲人,很多並不富,勉強糊口。

在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的認知裏,土地是根本,有地就能種糧食栽種絲麻,再能換來其它所需物資。

大家都想要地,然而,開荒出來的地都是裴三郎的。

不少人繞著彎地向鎮國夫人、老鎮武侯打聽,裴三郎賣不賣莊子。在他們看來,那些什麽村就是曦公為了讓奴隸給他好好幹活,把莊子換了個好聽點的說法,也是可以買賣的。

那些村子就在路旁,他們來的時候,沿途都見到了。

土地肥沃,糧食長得極好,家家戶戶都養家禽牲畜,看著都眼饞,買過來就是一項長久的進項,多花些錢都劃算。

裴三郎的地,能做主的只有裴三郎。

羽青鸞很清楚他根本沒打算賣,要不是她按著,他能把村子裏的奴隸放成良民。

她覺得裴曦的法子很好。

雖然現在封地上的土地都是她和裴曦的,但很多人都需要土地耕作活命,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土地都握在自己手裏。

裴曦的法子,讓她不用再像其他公侯們那樣每年去催士族豪商們交錢交糧上貢。她封地上的土地,每年上交一成的土地稅上交到她這裏,支撐開銷。她有關稅、商稅、土地稅,生活在鸞城的人到食寮裏吃飯都在給她掙錢。裴曦說,不需要她去收稅,設一個專門的稅務部門負責收稅,再交到財務管理部門。如果稅收數額不對,財務管理部門自然會去查。她盯緊財務部門就好。

她把手上的事情理完,便等著裴曦從礦場回來商議接下來的安排。

他倆經營的地方在大鳳朝之外,沒有按照大鳳朝各封地的規矩走,更像京城的天子朝廷,但……又有不同。地方小,沒法分封管理,且要迅速壯大實力,也不能按照原來的來。

她聽裴曦零零碎碎講起的那些,再看他做的事,應該是有一套跟大鳳朝廷不一樣的朝廷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