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2/3頁)

他們走過南方最富庶的地方後,再往南一路上全是荒山野嶺,那些路還是往邊林運貨的豪商們踩出來的。他上次來時,路上根本沒有馬車道,全是當地人踩出來的小道,跟農村田間土路差不多,通常只有三四尺寬。

隨著南邊開荒,去的豪商多了,路才漸漸地拓寬起來,也將將夠一輛馬車行走,很多窄的地方還得砍樹把路面重新鋪一下,馬車隊才能過得去。

**************

羽青鸞見到沿途的封地,是深深的沉默。

除了公侯豪商府邸,她見到最好的房子是路旁的客棧,那些城池連裴曦的莊子都比不上,城中百姓住的房子還不如裴曦養殖牛羊的牲口棚子。

裴曦的牲口棚子是磚瓦的,地面理清幹凈,圈舍經常用水沖洗。

奴隸房是以前舊的土墻房茅草屋,但地面打掃得幹幹凈凈,每個房間裏都有藤編制成的桌椅櫃子,出恭有廁所,倒水有排水溝,無管是晴天還是雨天,走在莊子都,鞋邊都是幹凈的,不沾泥。

在離邊林城還有一千二百余裏路,一個名叫環抱城的地方。這裏處在群山環抱之間,有水有湖有地,土地還算肥沃,一座城三面環水,耕種方便。這在大鳳朝算是中等封地,歲貢是一百兩金子再加糧食三千擔、布帛一千匹,是產糧和布帛的大戶。

一座城,只有一條主幹道,從進城到出城,只花了半個時辰。

城裏絕大部分建築都是茅草棚,由樹枝、竹子等做成的籬笆院墻圍起來。侯府、新開的客棧、以及在城中分散著幾座貴族豪商們的高門大戶。所謂高門大戶,便是一人高的夯土圍墻,院子裏立著些茅草頂的木土屋。

街道很是冷清,除了往來行商,幾乎看不到什麽行人。

地裏勞作的人們,衣不蔽體瘦骨嶙峋,還有人揮著皮鞭打他們。那些揮動皮鞭的人,又黑又瘦,穿著破爛的粗布衣服,腳下穿著草鞋,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

羽青鸞走過一條街,街上的鋪子很少,有一家掛著裴記招牌的米糧雜貨鋪、收山貨毛皮草藥的鋪子,還有一家賣布帛的鋪子。另外就是籬笆墻圍起來的,由戰奴看守的作坊,這些作坊有販制毛皮的,有曬制魚幹的,還有織布的作坊,隔著墻子都能聽到織布機的聲音。

武侯率領全城士族豪商們出來相迎,全部聚到一起也不過百余人,每個人渾身絲綢綾羅佩戴著首飾穿得很是華貴。

他們的穿戴打扮與身旁的戰奴形成鮮明的對比。那些戰奴的衣服,沒有袖子,一塊布掏個洞罩在身上,腰上一根麻繩系上,下身圍條到腿部的圍裙,連條內褲都沒有。他們瘦到能看到身上一根根的肋骨,臉頰凹陷,皮膚被太陽曬得黑到發亮。

這樣的封地,不是一個,而所有封地都是這模樣。

這些封地幾乎全部以公侯貴族、士族、商豪為主體,耕地作坊等都是他們的,幹活的全是奴隸。

在京城裏,會有些沒有土地靠手工藝活計糊口的個體戶,但在各封地,沒有這樣的群體,個體戶都被變成了奴隸。

羽青鸞再往南,到了那些多年沒有分封的地方,甚至找不到城,沿路兩側有一些莊園,百十戶人家聚集在一起,土地已經荒蕪了,莊園裏也沒有人了,很多房屋都已經倒塌。

這些是沒有封地主管理的地方,就會有奴隸販子來擄掠人口。這些莊園太小,防禦力不夠,遭到奴隸販子的襲擊,人都被抓去賣成奴隸了。

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叫花丘,下一個地方叫上隅,再過去是密林,密林再過去是邊林,然後到南疆。

從花丘到邊林,有一千裏遠,只有地名和稀少的人煙,連城墻都沒有,更沒有城,因此,沒被封出去。

這些羽青鸞之前是知曉的。

南疆離京城和各封地足夠遠,通路,裴曦又有經商天賦,糧草、作坊、戰奴、苦奴都遷去了,很多豪商過去做買賣,她相信很快就能把封地經營起來。

可親眼見到,她才知道什麽叫做千裏無人煙的荒山野嶺。

羽青鸞感覺她走的不是就封的路,是被發配邊疆……

如果來看封地的不是裴曦,而是她自己,羽飛鳳現在屍體都已經爛了。

離京,避免骨肉相殘?羽飛鳳現在手裏的一切都是她跟父母掙來的,與他有什麽關系?就因為他是兒子有皇位繼承權?她的三個哥哥也是兒子,比羽飛鳳更具有皇位繼承權,說死也就死了。這樣的地方把羽飛鳳打殘踹過來還差不多。

羽青鸞滿心暴躁,還沒法發作,氣得坐在馬車裏不想理人。

京裏來信了。

她以為是父皇的信,結果送信的不是她和父皇的人,是一隊陌生面孔。領隊的是一個親隨軍十夫長,帶著九個親隨軍,每人身邊十個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