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第2/3頁)

天子不表態,坐在上面看戲,等到他們吵到下朝時間,散朝。

三天後的小朝會,繼續商議太子該不該廢,呂公和柏公當不當誅。

正是公侯們進京納貢的時節,每次上朝的隊伍都在壯大。那些遠在封地平時上不了朝的公侯紛紛加入爭吵行列。

爭吵隊伍從留京任職的公侯們一直擴散到遠在邊疆的小武侯們。

小武侯們很氣,他們都是戰功起家,基本上都只有一塊封地。封地要麽窮,要麽小,底子薄,不比這些有天家血脈的公侯們,平時受欺壓就算了,但凡朝廷有點波折,公侯們在封地第一個打的就是他們。公侯們每次攪事,倒黴的都是他們,既然有這機會,當然是弄死一家少一家,一下子弄死倆,何樂不為!

誅殺呂公和柏公的呼聲越來越高。

他倆新接手的金監和副金監之職成為兩人的要命符。各地公侯們都不傻,太商府都被他們折騰倒了,如果讓他倆走馬上任,自己封地的金行和家底都保不住。

臘月的第二個大朝會都沒到,天子系保呂公和柏公的聲音連就被淹沒在各地公侯們對他倆的聲討之中。

呂公和柏公推到鬧市斬首。呂公府和柏公府被抄,兒孫們被罰為苦奴派去開采金礦。

京城的豪商們奔走相告,跳祭祀舞相慶。

**************

呂公和柏公死了,朝堂上繼續吵太子該不該廢,天子繼續看戲。

累世公侯們在這問題上也出現分歧。一波是繼續力保太子,一波則是跟庶皇子的親戚關系很近的力爭廢除太子。還有一波就是覺得太子坐穩不天下,自己家底不夠,禁不起波折的,想趁早立一個強勢的繼嫡子為太子,以求安穩。

小武侯們也有分歧。

那些封地遠,跟誰都不沾的,便是此事與我無關的態度。

想要軍功的,包括很多家在京城,在親隨軍中任職的,拼命攪事。打仗意味著有軍功、戰獲,甚至可能家裏再出點戰功封候的。

封地離累世公侯府近的,戰戰兢兢,求穩。一旦朝廷有亂,自己的封地又得被搜刮洗劫一波,萬一遇到起兵的,封地連同家小就沒了,降都沒法降。公侯府大業大子孫多,占下一塊封地自己人都不夠分,沒位置留給他們這些窮酸武侯。即使朝廷平叛,等親隨軍趕來的時候,好幾個月過去了,封地早沒了。

再有一些渾水摸魚的,還有趁機打壓對頭的也趁機興風作浪。例如呂公和柏公倒了,他們在京裏的產業迅速被瓜分。京城裏現在賣琥珀的出現了十幾家,琥珀價格也大不如從前,已經跌到鎮國夫人的三成價上。

**************

朝堂上吵成一鍋粥,六卿衙門照常運轉。

太商府和金監府那點事,對六卿衙門毫無影響,有六卿衙門撐著,朝廷依然安穩。

神炭司也在正常運轉中。

神炭司成立時被劃在太內司名下,新任司掌接任前,由太內司望公暫管。裴三郎的底子打得好,望公沒去動神炭司的規矩,以前怎麽樣,現在還是怎麽樣,於是一切如常。

爭神炭司司掌位置的人也拿太子廢立的事做文章,在朝堂上再添一把火。

那些家裏有祖墳埋在神鳳山上的公侯們,爭得眼睛都綠了。哪怕沒有了裴曦掌管神炭司時天子讓出來的兩成利,琥珀啊!鎮國夫人做獨門買賣的時候,那是怎樣的暴利!

**************

太禮府這邊,又有一大波公侯襲爵的和分到封地的。

朝廷平完叛,天子手裏的無主封地多,那些空有爵位沒有封地的,天子召見過後,封出去一些。羽青鸞跟他通過氣的,他都安排好了。

太商府鹽監司裏有個叫魚大浪鹽監讓人側目了一回。他萬金封侯了,還得了塊封地。

這人誰呀?

他們打聽過後才知道,裴曙的鹽場是花五千兩金子從魚大浪手裏買的。

大家頓時懂了,哦,魚大浪是銅錢精的人。八成當初銅錢精為了瞞住鹽場消息,讓魚大浪死心踏地的幫他曬鹽,許了人家好處吧。裴曦幹這種事是已經不是第一回,跟他一起開錢莊的,如今萬金封侯好幾個了。

有姜二郎、魯二郎、瑞臨長公主他們珠玉在前,魚大浪這點事就算不得什麽了。

裴曙的兒子裴皞襲爵完全沒有人在意。太子跟青鸞長公主不合,趁著天子還在,趕緊襲爵才是正理,不然以後能不能襲得了爵都難講。

**************

臘月中旬,四位庶皇子們進京了。

滿京城的眼睛刷地一下子落到了四位庶皇子身上。

每個庶皇子進京當天就得到了天子的單獨召見。

他們四個到齊後,天子又帶著他們去了已經搬空的青鸞長公主府。天子感慨物是人非,又感慨膝下空虛,還帶著他們四個在皇後住過的院子逗留了半日。這分明是要準備在他們四個中間挑一個繼嫡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