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2/3頁)

雖然戰事已定,但旁邊還有個虔公府,到處還有奴隸販子和野人盜匪流躥,這都是需要鎮守的,不然,天曉得還會不會鬧出其它亂子。

裴三郎借了五千強壯的戰奴給嚴世侯,湊足一萬。

**************

親隨軍們攻城俘獲到的戰奴很多,但作為朝廷最精銳的戰鬥力,他們對戰奴並沒有多少需求,以前大部分都是賣給了奴隸販子,這次則是全部賣給了裴三郎。

裴三郎對買奴隸是來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他的花銷非常大,出門在外不可能帶太多金子,馬車上拉五百兩金子已經是很大一筆了,花在這上面就有點不夠看。

好在打下懷城,大家分了戰利品,他一下子就肥了,買戰奴和養戰奴的這點花銷對他來說,便不算什麽。

他給戰奴們吃飽飯,告訴他們打仗立功有賞,把積極性調起來,讓戰奴們能夠看到點希望和出路。

什麽希望?打仗贏了有銅錢拿,有肉吃。斬獲十個人頭,或者是立有其它抵得過斬獲十個人頭的大功,就能從戰奴變成良民。變成良民,恢復自由身,又有打仗的本事,即使是想當五等披甲人再去掙個前程也是可以的。

裴三郎身邊的貼身侍從刑戰就是現成的例子。

刑戰以前是最低等的苦奴,現在腰上掛的是曦公府百夫長的腰牌,正經的百夫長待遇。

戰奴們吃飽飯又看到出路和希望以後,積極性調動起來,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裴三郎的戰奴,他想怎麽定規矩都行,但放在別人那裏就未必適用,如嚴世侯並不需要養戰奴,只是暫時缺人,後面自有朝廷派親隨軍或者是征調其他封地支援。因此,裴三郎的戰奴只是借給嚴世侯,不是賣。

裴六還在這邊,等朝廷的增援到了,嚴世侯把這五千戰奴交給裴六就好。裴六在這邊開作坊、建商隊、搞民生經濟,很多產業需要戰奴保護。

這些裴三郎都提前給嚴世侯講清楚,達成一致,提前安排妥當。

裴三郎借了五千戰奴給嚴世侯以後,再把俘虜的買來的戰奴做了整編,湊足兩萬精壯。至於那些沒什麽戰鬥力、打不了仗的,或者是心態崩潰了的,就拉去作坊裏幹活或者是地裏種莊稼。

兩萬戰奴湊在一起容易出事,即使有管事制度也得有人去執行,把他們管理好才行。

裴三郎沒人可用,於是,禍害孫大才去。

他的親隨軍,派出去五百,還剩下一千五,其中五百是騎兵,人家跑起來親隨軍都追不上,完全不需要戰奴。裴三郎便把他的兩萬戰奴安排給孫大才,先替他練著唄。一千個親隨軍,每人管二十個戰奴,順便操練起來。

孫大才沒意見。親隨軍們更沒意見。

曦公聚這麽多戰奴過來,明顯是要搞事,就不知道接下來要打誰。曦公打仗,大家夥兒跟著他有大肥肉吃的,當即親隨軍們就把戰奴們操練上了。

另一邊,虔公府的幾位公侯們全都心驚膽戰,就怕裴曦和嚴世郎打過來。

嚴世侯和裴曦打他們,達世侯的封地就是他們現成的攻打理由。

虔公府之前那麽做,不止是為錢財,也是想借懷公府多消耗些朝廷的主要戰鬥力量,讓嚴世侯和懷公府多打打,等到雙方都打殘之後,懷公府的十一座封地都是他的囊中之物,旁邊的那些小武侯就更是不足為懼。

這樣虔公府就是朝廷都不敢輕易再打的頂級累世公侯。

那時候朝廷已經打不起仗了,虔公府便是想像居狼國那樣立國,也是可以想的了。

他們想到裴曦會出來搶功,也做了防範,但沒想到裴曦下手那麽快,竟然把他們咬在嘴裏的肉叼走了。

親隨軍兩天兩夜,連奔六城,連奪六城,其中一座城還是有重兵駐守的!他們打懷城,竟然沒死一人。這份謀算,相當可怕。最可怕的是,他們打完懷城,懷城完好無損不說,還又立即聚齊兩萬戰奴整裝待發。

如今的懷城,屯兵三萬多,兩個門郎將坐鎮,後面還有好多靠戰功打出來的武侯,要披甲人有披甲人,要戰奴有戰奴,要能帶兵打仗的武侯有武侯。

曦公他們如果要打虔公府,虔公府的五座封地都他們幾個分的。

虔公當即把達世侯封地的財物清點好,裝上車,又從各自的封地調糧草、甲衣、弓箭等戰鬥物資送到懷城。

達世侯封地的財物是送來給裴曦的。達世侯的事,他們已經照曦公的吩咐辦好,若有不妥,請曦公再行指出。

糧草、甲衣、弓箭等戰鬥物資是給嚴世侯的。此次親隨軍出征,損失慘重,這是虔公府的一些心意,還望嚴世侯不要客氣,看看還缺些什麽,雖然他們也不太富裕,但想想辦法擠一擠,盡量湊齊。

虔公親自過來,態度說要有多好就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