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3頁)

幾人礙於鎮武侯府在場,客客氣氣地賠個不是,把裴三郎請走了。

裴三郎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屋子,問:“何事?”

當然是庫裏金子撐不了幾天的事。

裴三郎:“……”親,你們的反射弧是不是太長了點?第一天就告訴過你們要防著金子不夠兌的情況,找各府衙打聽打聽,以及找人拆借。

雲公府的四公子說:“若是借不來,府衙也不給兌怎麽辦?眼下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兩金子賺一貫錢的事,誰還肯平價兌金子給我們。”

裴三郎指指自己:“我與皇宮太內、司馬府的生意買賣都是以金子結算。買官進爵交的是金子,朝廷及太內的大筆支出也多以金子結算。”銅錢多重,朝廷指定收金子不要銅錢,肯定是有運輸考慮。他提示道:“諸位不妨想想,誰手裏進出的金子多。”

當然是天子和朝廷。

裴三郎看他們一個個默默吐槽的樣子,心累,他說道:“我做著太內買賣缺銅錢,那些給朝廷供應炭火、糧食、毛皮、陶器等物什的呢?朝廷付給我的是金子,付其他供應太內的豪商也是金子。那些供應太內米、柴、炭莫非全是豪商自家地裏產出的?我想必然是如魯二哥一樣從其他各處購買而來。”

“魯二哥,我付給你的是金子,你購買牛羊皮,可是全給金子?總得有找零不是?賣給你皮料的豪商再往小商人、地主手裏買皮料時,那必然是幾十、幾百張皮地收來的吧?豈會是整好五兩金子的數?必然用到銅錢。”在他上輩子的世界,手機掃碼支付普及前,任何一家開門面做生意的都得備上大量零錢找零。銅錢就是這個世界的零錢。那些搞收購的商人,從上面的貴族那拿到金子,可不得換成銅錢再去零碎收購。

天子腳下,金子兌換銅錢的市場也很大的。

裴三郎繼續說道:“若是有那些經常用金子兌換銅錢的豪商,不妨給些好處拉攏一二。例如,兌換超過一百兩金子的,我們每兩金子多付一百枚銅錢。如果對方在京城內,我們還可以派戰奴護送,保證他們兌錢之後帶著錢平安返回。”

眾人:別人來兌金子,你收一千文。換你要兌金子了,你給一百文。是不是想得太美了點?

裴三郎說:“愣著做什麽,錢莊多添些人手去找豪商兌金子。誰找來豪商,每兌來一百兩金子,獎十文錢。”拉客戶的業務員,走起。

魯二郎說:“三郎,眼下大家都知道錢莊兌金出去收一千文,我們去找豪商兌金子,卻只給百文?”豪商不傻。

裴三郎說:“豪商用金子找別人兌銅錢,還沒有這一百文賺。我們錢莊銅錢多,即便要一次兌換十萬貫銅錢也不在話下。其他人家,或許只有一方豪商巨富方才有我們這等實力,便是公侯大豪商之家也未必換得出來,因為買官封爵都用金子,公侯之家的庫裏放的也多是金子。”

說白了,外面流通的金子不多,而能夠拿出大量銅錢的人家也不多。金子在貴族的庫裏,銅錢則在小商人、地主的庫裏。從某方面來說,他們賺的就是貴族和小商人、地主之間的流通。他們摳不出貴族庫裏的金子,那麽就從市面上流通的金子下手,從金子最大的輸出源頭往下理線,找到回收金子的口子往錢莊裏收金子。

幾位貴公子琢磨了好半晌,有一點明白,又有點不太明白,不過眼下沒別的更好的辦法,也就只好照裴三郎說的辦。

裴三郎看有八位出身貴族的股東操心錢莊,便把心思放在開馬鞍作坊和紡織作坊上。他現在有了銅,便守在鎮武侯府後院校場邊上的冶煉爐旁。這冶煉爐原本是用來修補和重鑄損壞的青銅武器的,這會兒讓裴三郎征用了。他讓工匠按照他用木頭削的模型做模具鑄青銅工具。

紡織作坊那邊的奴隸洗漱幹凈給自己縫上保暖的冬衣,又再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便被安排進了火速趕工造好壁爐的暖室裏,由裴三郎指派的工巧大管事帶著三名新鮮出爐的小管事教她們紡線、織手套、襪子、圍脖。奴隸們學習時是紡織麻線制品,待學會之後,工藝練出來了,就開始織羊毛的。

奴隸們能夠在寒冬臘月天離開那個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被會凍死的奴隸圈,來到這個能夠吃飽穿暖住暖屋的地方做手工藝活,唯恐再被賣出去或者是犯錯被打死,都很用心,哪怕手上都是凍傷很不靈活,也都很賣力地學去織。

緊趕慢趕,終於趕在滿朝王公貴族們進宮覲見天子的頭一天上午,裴三郎的第一批手套、襪子、圍脖送進宮了。量不多,羊毛的手套、襪子、圍脖一樣五十件,一半男款一半女款。

下午,宮裏使者出來傳話,天子召見裴三郎,請他即刻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