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2頁)

車夫見狀,趕緊勒馬停車。

旁邊的健仆把裴三郎抱下去,換到他的車上。

裴三郎回到自己的馬車中,考慮著建站給點的事。

按照這個世界的客流量,如果像高速路那樣收費,穩賠沒得賺。可朝城往京城就這麽一條路,他想要把生意做起來就必須打通這條路。至於盈利,在這半城邦半封建制的地方,鎮武侯的地盤上,做著壟斷生意,握住這麽一條商道,甚至想設海關都成,怎麽都虧不了。能自己得利,能造福於人,劃算。

裴三郎坐在馬車裏望向外面,冰天雪地的世界,路是白的,樹是白的,連房頂都是白的,但很顯然,魯城比朝城富庶得多,遠處的道路上有一大隊人馬,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馬車一輛接一輛足有好幾十輛。旁邊的田間還有小路,也是車馬不絕,馬車不多,但是牛車、驢車以及騎驢的人都不少,車也都不是空的,都拉著物資。挑筐的背簍子的平民更是絡繹不絕。

這麽冷的天,魯城的人可不像朝城的人那樣躲在屋子裏貓冬,都穿得厚厚的出來活動,人氣十足。

他們從臥牛山出來,走了十幾裏路,就見到了魯城的城墻。

鎮武侯下達了就地紮營住宿的命令。

裴三郎以為自己聽錯了。這都到魯城了,紮營在城外?不進城住嗎?他掀開馬車簾子探頭望去,就發現鎮武侯的人馬已經拐下道路,往路旁的河邊紮營了。

他看看近在咫尺的魯城,又再看看寒風四起的河邊,腦子都是懵的。他以為今天晚上可以住在暖和的屋子裏,可以坐在客棧大堂裏喝著熱騰騰的熱湯聽著往來客商侃天說地。

這麽富庶的魯城,上京進貢的必經之路,商業要道,客棧絕對不會少的。

裴三郎下了馬車,找到鎮武侯問,“父親,我們不進城住嗎?”

鎮武侯告訴他,魯城是魯公的地盤,他是鎮武侯,他的兵馬沒有魯公允許,不可以進城。

裴三郎懂了。他爹鎮武侯沒牌面,人家不鳥他,連城都不讓他進。這鎮武侯當得有點可憐。

鎮武侯拍拍裴三郎的肩膀,給他打氣:“若馬鞍之事真能如願,來年,魯公必然開城相迎為父進城。”

呵呵!裴三郎很給鎮武侯面子,“父親定能如願。”

鎮武侯在裴三郎的肩膀上連拍好幾下,像是給保證,又像是給自己鼓勁。

裴三郎回了自己的馬車。

老爹的底子不夠硬,他還是縮著些好。

天下諸侯齊聚京師的時候,一個小小的鎮武侯的嫡三子,太不夠看。

可話說回來,處處被人看不起,還是一地諸侯被人看不起,那真不是什麽好事。

生意人,哪怕窮得內褲打補丁,也得面上光鮮,豪車開起,名表戴起,大牌衣服穿起,一副我資本雄厚家資不薄的模樣。

裴三郎想想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是什麽樣的,再看看他爹,對比之下,他爹雖然不至於低到老農級別,那也只能算是獵戶。平時在家,都是羊皮衣服,腰上連塊玉飾都沒有,脖子上掛顆虎牙、頭上戴頂青銅鑄的束冠就是他全身的佩飾了。

侯爵有朝廷規定的禮服,他爹覲見天子時當然是穿禮服,沒問題,可平日裏呢?

這都出了臥牛山了,也沒想到換身衣服的嗎?

萬一旁邊有個什麽侯呀、公呀、王呀什麽的路過,看到他爹的隊伍,想要聯絡下感情,把他爹叫過去,再一看,哎喲,好窮。再一問封地,哎喲,好偏。再一算,哎喲,沒打交道的地方呀,那還不白眼一翻,拜拜了您呢。連想發現鎮武侯內在美的機會都不會有。

遇到這麽一個窮苦出身自己打拼封侯的爹,裴三郎不知道自己該給爹點個贊,還是應該心塞塞下。

不過,這爹比起上輩子的父母好千百倍。

裴三郎去到鎮武侯跟前,說:“父親,有句話叫做人靠衣裝馬靠鞍。”他說完才想起馬鞍還才剛現世,還沒流傳出去呢,於是,又補充句:“您看馬裝上馬鞍是不是都顯得神駿非凡?”

鎮武侯滿臉和氣地問:“我兒是否又有良策?”

裴三郎說:“我們父子得私下進城一趟。您是一地諸侯,將來的天子重臣,儀態得尊貴,穿戴得非凡。得讓人一眼見到您,便覺您有天神下凡之姿武神臨世之勢,堪為肱骨之臣,這樣見到您便先生三分敬重,絕不敢輕易怠慢。”

鎮武侯面無表情不動聲色地看著裴三郎:嫌棄本侯寒酸說得這麽好聽的,本侯還是第一次見。

他叫來幾個身手極好的披甲人令他們換下甲衣,陪三公子進城。他滿臉和藹地對裴三郎說:“如何讓為父顯得如同天神下凡,就看我兒的了。”用力地一巴掌拍下去,把裴三郎呼進旁邊的雪窩,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