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門天驕【08】(第3/4頁)

元嘉在了解了鄭遲的來歷之後,陷入了沉思之中……

等鄉試成績出來之後,元嘉還特意關注了一下排名,發現鄭遲只排了第八名,連前三都沒進去……

鄭遲再也沒來打擾過元嘉,元嘉估計他是深受打擊然後灰溜溜的回京城去了。

鄭遲會對他這麽在意,無非是從小天之驕子被吹捧著長大,心高氣傲,估計還立志要連中六元,聞名天下。

縣試府試他也的確如願拿下了案首,但院試在他這裏折戟,只考了個第二名,心裏肯定非常不服氣,想在鄉試中打敗他拿下解元,洗刷屈辱。

然後鄉試考完鄭遲發現自己認定的對手居然避戰了,壓根就沒參加這一屆鄉試,於是就找上門來質問元嘉這個逃兵了。

結果鄉試成績一出來,別說第二名了,鄭遲連前三名都不是,只考了個第八,差點掉出前十名。

意識到自己並不是那麽優秀,除了在院試上壓了他一頭的元嘉之外,還有鄉試中的很多人都比他強,心態大概都要崩了。

鄭遲不出現,元嘉也樂得不必理會這個心高氣傲的公子哥,專心準備下一屆鄉試。

在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情況下時間確實過得很快,轉眼三年時間就過去了,元嘉做了充分的準備來應對新一屆鄉試。

在府學中,先生們也非常看好元嘉,認為以他的水平,只要不出意外情況導致發揮失常,肯定能榜上有名。

元嘉鄉試前些日子,楊父特意從平安縣趕過來照顧他。

鄉試過程很順利,元嘉考試過程中並沒有遇到什麽意外狀況,做題也感覺成竹在胸,一氣呵成。

鄉試放榜之後,元嘉也的確榜上有名,可惜沒能拿到解元,只是一個第二名。

元嘉心裏微微有些失落,畢竟曾經可是六元及第的人,如今換一個世界居然在鄉試這一關都拿不到解元,還是有些失望的。

但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情,科舉只是入仕為官的途徑,名次並不是特別重要。

不過元嘉自己心裏失落,但身邊人卻欣喜若狂,不管在鄉試榜單上排名第幾,就算是最後一名,只要在榜單,那就是貨真價實的舉人!

更何況元嘉還是第二名!

楊父在收到喜訊後簡直快要高興瘋了。

回縣城之後,楊父不顧元嘉的阻攔,說什麽也要在盧家酒樓整幾桌子最好的酒席宴請賓客。

就連平安縣的縣令也親自登門拜訪元嘉,對元嘉的態度也是平等以待,半點官架子都不拿的那種。

畢竟縣令心裏很清楚,他自己也就是個舉人,因為考不上進士才直接做官的,在平安縣這個窮鄉僻野的縣城裏做縣令,估計要做到退休都升不了官。

但楊元嘉不同,年紀輕輕就是舉人,還是第二名的好成績,考上進士的可能性極大,將來殿試結束後一入官場就品級在他之上了。他現在拿官架子,不怕日後人家給他穿小鞋?

平安縣縣令給足了元嘉的面子,元嘉自然也不會恃才傲物,花花轎子人擡人,彼此都給面子,和諧相處都好過。

<<<<<<

這次元嘉考中舉人,楊家的門檻是真的被人踏破了。

不僅是平安縣的大戶人家各種送厚禮,就連附近幾個縣城的大戶人家也聞訊而來,送上重禮,甚至有人舉家投靠元嘉。

尤其是元嘉年少有為,年方十六,還未娶親,那些家裏有漂亮女兒的人家可不就盯上了這個香餑餑?

好在楊父精明,那些送來的厚禮,該收的收下,日後回禮便是,過於貴重不該收的禮物都退回去了。

楊母正興致勃勃的想從這些說親的女方人家中挑選兒媳婦時,楊父理智的勸阻了她:“咱兒子這麽出息,他的婚事可不能我們隨便決定了,以後兒子是要中進士當官的,肯定要娶個大家小姐做媳婦,幫他打理後宅的。”

楊父雖然眼界不高,但心裏精明理智,知道兒子出息,以後肯定不會局限在目前的成就上。而他們楊家世代泥腿子,勉強稱一句耕讀之家,在官場上根本幫不了兒子,可不就得想辦法讓兒子娶個有助力的好媳婦。

楊母有些猶豫:“兒子要是娶個厲害媳婦,被壓著了咋辦?”她想想自己未來兒媳出身高貴,她就有些發怵。

楊父說道:“元嘉婚事讓他自己決定。咱兒子有本事可以不靠媳婦發家,但也不能給他娶個普通人家的女兒,不然以後咱兒子當官了,兒媳啥也不會,不是給咱兒子丟臉了嗎?”

楊母心裏有點慌:“那,那咋辦?我們也啥也不會啊!”

楊父表情嚴肅的道:“不會那就學!我們做爹娘的不能幫兒子什麽,起碼也不能拖後腿啊!”

於是楊父和楊母就真的正兒八經的學起了那些大戶人家老爺夫人的做派。

元嘉發現之後,心裏有些暖意,他知道父母學大戶人家的做派並不是忽然暴富地位提升就飄了,而是不想讓自己畏畏縮縮的給他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