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七零年有點煩(十九)(第2/2頁)

不至於像原劇情中那樣,因為些許挫折就遠走他鄉。

而且周愛國有了技術,他這輩子也就有了真正的鐵飯碗。

老大的命運算是被改變了,安妮也不忘教導其他孩子。

周愛軍是五個孩子裏最機靈的,人也精明,小時候就知道去廠子後面撿廢爐渣,是個天生做生意的料。

不過現在還不是做生意的時候,即使撥亂反正了,距離改革開放還有兩年。

而省城是內陸城市,風氣更加保守,要等到八十年代初,才會出現個體戶。

就算是到了八、九十年代,做生意也要注意,雇傭勞動力的人數有限制,超過了,照樣是犯錯誤。

所幸周愛軍年齡還小,原劇情中,他之所以會投機倒把,更多的還是因為媽爸指望不上,家裏又沒錢,逼得他沒辦法才鋌而走險。

這一世,安妮雖然弄沒了家裏的房子,但他們住在了嚴師傅家。

嚴師傅的家,是個獨棟的小院,他們老兩口住在正房,安妮一家則住在西屋,也是三間屋。

住房跟過去差不多,但卻少了梁老太和一個侄子。

一家七口,有三個不滿十歲的孩子,三間屋拿布簾子隔一隔,住得也算寬裕。

起初安妮因為被預支了半年的工資,幾個月都領不到錢。

可她每次跟著嚴師傅出去,都能賺到十幾二十塊的外快,還能換回一些城裏緊俏的“土特產”,自家用不了,就拿去黑市上賣,少說也能換個幾塊錢。

如此,一次出去就能有近三十塊錢的入賬,完全抵得上安妮一個月的工資。

可安妮一個月能跟著師傅出兩三次差呢。

再加上徐春妮的工資,扣去一家人的花銷,一個月周家能存下五六十塊錢。

而這些錢,安妮全都交給許春妮保管。

徐春妮覺得過去虧待了孩子,有錢後,就開始想方設法的補償他們。

三個大些的兒女,她甚至每個月都會給兩塊錢做零花。

那個年代,十來歲的孩子,也沒啥花錢的地方,周愛軍把每個月的零花存起來,兩年下來,竟也有三四十塊錢。

有了錢,誰還會鋌而走險?

另外,安妮去黑市換東西的時候,會刻意帶著周愛軍去。

看到黑市那些人遮遮掩掩、東躲西藏,一個弄不好還會被公安追,周愛軍自己就先膽怯了。

經過安妮的引導,周愛軍還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學習上,他聰明,成績倒也能考個班級前十。

只要他繼續努力下去,日後興許能考上大學。

老二也算是有了跟前世截然不同的人生。

老三,呃,人家周愛敏是重生人士,很清楚未來的走向,也知道自己該走怎樣的道路。

剛剛過了十一歲生日的周愛敏,已經連跳兩級,跟周愛軍做了同班同學,學習卻比周愛軍好許多,不是班級第一,就是第二。

安妮唯一需要給周愛敏做的,就是竭盡全力的支持她學習,給她充足的物質保證。

愛黨和愛紅兩個,是安妮和徐春妮夫婦最關注的孩子。

尤其是愛紅,兩口子最疼她。

自她出院後就雞蛋、牛奶的喂著,隔三差五的吃頓肉,新衣服也是先給愛紅做。

兩年下來,兩個最小的孩子,全都養得白白胖胖。

一家人的生活,低調而幸福,而這種幸福,在一年後,更是達到了頂點。

因為,機械廠的集資房建好了,簇新整潔的樓房,三房一廳足夠大的空間,周愛黨和周愛紅興奮的滿屋子裏亂跑。

與此同時,消失三年多的梁老太也帶著孫子進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