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尋找理由(第2/2頁)

“你個文盲,房外那是梨樹好吧!”

“樹和文盲有什麽關系,以及,劉張關的三人最後結果好像,額,不也一個比一個慘麽?!”

“結局的悲劇掩蓋不了兄弟的真誠啊!”

“哦,那豈不是又要有一個三國大場面?”

“醒醒,他們是去打匈奴啊,撿個桃子就完事的事情,有個毛的大場面啊!”

“來來來,開盤了,已經有人押注他們能維持多久了。”

……

這消息當然很快傳到魏瑾面前,她也不禁感慨這些玩家真是秀得人頭皮發麻。

不過她現在幫不了更多。

小冰期的威力已經初步顯示出來,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盡管北方局面一派繁華,但草原與農耕分界線的南移,還是無可避免的越發嚴重。

寒冷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幹旱的加劇。

這也是她要遷都的重點原因,薊城周圍提供的糧食,已經不足以支持更大規模的城市開發了,冬季渤海與易水長時間的封航,讓糧食集中到北方需要更大的成本。

玩家在洛陽的全景視頻她也看過了,視頻裏被分兩格,一邊是當年初來時的蕭條荒蕪;一邊是大量洛陽舊宅被重新修繕,巍峨的神宮屹立,滔滔洛水,行船無數,繁華盛景。

已經達到了她的標準。

差不多,該立國了。

-

317年的夏季雨水相比往年要少一些,上黨、晉陽,以及關中一帶都久未下雨,局部地區出現旱災,好在,這些北方大興修築的水利的風潮不但增加了農田,也對大旱略有抵抗,夏收的成果較為喜人,至少幽、冀、兗州這幾個大州的耕農們都很滿意。

在這種豐收的季節,若說有什麽事情能讓幽州人不滿,無疑就是北方的女帝又要遷都了。

這甚至在薊城帶來一大波恐慌,直接表現就是薊州的房價出現大波動蕩,拋售狀況十分慘烈,甚至引起了不少買賣糾紛。

但大家也都理解,畢竟幽州偏遠了些,雖然不舍得,但大多沒有挽留,只是魏瑾府邸前磕頭感激女帝的人成群結隊,常常堵塞交通,讓人苦惱。

雖然但是,都還是要遷的,玩家們也分析了一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不一定要在一起,現在的海外市場還發展不起來,華夏氣候的多樣基本上讓需要的香料和各種作物在國內就可以繁衍——丁香胡椒豆蔻什麽的,兩廣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了。

航海未來很長時間,取代不了內河水系,因為在統一之後,海外邊的市場利益暫時比不上國內,從這一點上,遷都無疑是明智的雲雲。

六月時,北方夏收和夏種基本結束,早讓秘書做好準備的魏瑾便登上船隊,開始向洛陽遷徙。

這次不像上次,需要大軍護送一波過去,所以,這大部隊被分好幾個批次,魏瑾是屬於第二波。

她來的動靜很低調,甚至洛陽只有高層知曉。

因為她準備正式宣布在建國定都時來個大新聞。

而北方大量的新興家族、官吏、都會在第四甚至第五波尾隨其後過來。

很多南渡士族拿出房契,想要拿回自己在洛陽的舊宅,但他們得到的回復是,洛陽的街道商鋪都已經重新規劃修築,你們的舊宅已被拆遷,但是沒有關系,洛陽給你們修築了還房,可以打拆購買。

新宅當然不大,但勝在配套齊全,交通用水皆很便捷,很多士族無可奈何,但購買新宅時,卻為爭個遠近,還是好好坐著鬧了一場。

不少大族想要購買地皮自建,只是地皮的價格有些驚人了,想建那種跑馬半個時辰都看不到圍墻的莊園,那是想都不要想。

買地不按畝,居然按丈來算,簡直讓人想語出不雅!

魏瑾不管這些小事,她現在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河東以北。

還有什麽,比滅掉匈奴,更適合當她的建國吉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