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肅清四海(第2/2頁)

崔淶趁著年節的時間,連續跳兩天的儺戲,快樂至極,整個人的精神好得的像十八九歲的少年。

這讓他的雙親很是困惑,但困惑之余,也不忘記給他兄妹二人找找對象,如今崔家兩老已經不再介意他們倆嫁娶的門第了——只要是活的,能動的,其它的,他們喜歡就好,都已經佛了。

崔淶的要求就很高,在母親的反復逼迫下,他說出喜歡的類型是能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女將軍之類的,可惜這世上符合他要求的,一個邵君一個李秀都已經成親有孩子,並且對他毫無興趣。

另外一個看著有女將潛質的荀灌才十三歲,雖然這位姑娘對他很有興趣,但崔淶嫌棄人家太小,並不想約。

至於秀兒肝娘肖妃這些女中豪傑,崔淶甚至是整個崔家都是不敢的——畢竟死在她們手下的男人太多太多了。

而崔鳶表示不著急,她並不想懷孕生子然後耽擱自己正在上升期的事業,至少得遷都洛陽,平定關中西北再談這事。

甚至為了躲避逼婚,她初五剛過,就飛快騎馬回了洛陽,把壓力全丟給親哥,連荀姑娘都被她丟下了。

和她一起踏上回洛之路的,還有來自關中的索承與其家將,這個少年雖然才二十出頭,卻在冠軍大會上表現優越,他的父親索綝是長安縣令,這次過來,是代表著關中群豪的希望,前來向女帝示好。

如今的關中勢力復雜,北方是匈奴部,西邊是涼州張氏,而東邊隴右是麹氏與遊氏兩大家族,南方盧水胡,而長安是他們索氏。

這些年,匈奴多次攻打長安,他們靠著涼州的義騎多番相助方才功成,但北宮涼將軍上次的修法大會裏,和涼州的使者一起來到薊城,然後便在女帝手下效力,讓他們最近和匈奴的鬥爭裏過的很艱難。

關中如今是一起防著匈奴,只要匈奴一打過來,涼州、隴右,還有盧水胡都會一起出兵,或者攻其必救,或者正面迎敵,過著有一天是一天的日子。

但這日子並不好過,因著饑荒,各地匪類遍地,掠劫糧食,讓庶民無法安心耕作,整個關中百姓都在挨餓,無論胡漢,很多人為了生存逃往蜀地和涼州,可蜀地早就被氐人占據,在蜀道的好幾個關口設防,拒絕關中饑民入內。

至於涼州,雖有水草豐美,卻沒有多余耕種之地,去那裏也是餓死路邊。

所以,在知道天下大部分都已經入女帝之手後,關中的豪強們自然也希望改變這種局面,入女帝治下。

只是他們心裏非常矛盾,關中生活雖然困難,可至少是自己當家作主,女帝卻治下,卻對官吏要求甚高,他們認為關中局面復雜,希望不要再動刀兵,最好直接保留他們的官職,這樣對大家都好……

崔鳶一邊安撫著這小年輕,一邊在路上思考著要如何應對這些關中人。

如今洛陽已經恢復了幾分元氣,橫跨河水的洛陽橋在火熱修築中,函谷關在手,拿下關中不難,難得是裏邊的數十萬饑民,一但開放關口,關中饑民必然叩關洛陽。

那樣的事情會對新生的洛陽造成大災,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要將饑民留在關中,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重修鄭國渠。

因為鄭國渠以多沙的涇水為水源,漢末戰亂中,沒有護渠官的年年組織清淤,水渠便淤積荒廢了。

曹魏時國力拮據,加上關中一直被諸葛丞相六出祁山之舉威脅,所以沒有修繕,而到晉室立國之時,又全力滅蜀滅吳,好不容易消化了魏蜀之地,晉武帝偏偏死了,且死前立了個白癡當皇帝,隨後便是八王之亂。

如果能重修鄭國渠,整個關中四萬余頃的澤鹵之地就能重新化為沃野,當年秦始皇就是靠著鄭國渠把關中變無荒年的王霸之地,卒並諸侯。

所以這個辦法行得通,崔鳶幾乎能看自己憑借這功勞將來入相位。

那麽,從現在開始,便要開始積蓄修築鄭國渠的錢糧了。

對了,如果陛下要趁機滅匈奴的話,糧草怕是會不夠啊?

那麽,這個修渠可以外包麽?

那些個異人應該會很踴躍吧,他們中會修水利的簡直成群結隊,對水文地質了如指掌,幾乎個個堪比鄭國李冰。

很好,就這麽定了!

沒耽擱,崔鳶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後,立刻便上書去信給陛下,希望陛下批準,最好把那些要修唐山至易水運河的人和錢都拿來重疏鄭國渠。

聽說王悅準備入股北方運河,嗯……回頭就把他的錢騙過來。